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 | 乡村品牌化经营:从发端到目标

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4-07-10


微信图片_20240710140246.png

导语

2023年底,由我院胡晓云院长主笔的《品牌言说》一书出版以来,引发了政府,学术界,以及三农领域朋友们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认为:在农业品牌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的当下,这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案例的著作,像春雨一样来的及时!

鉴于此,本学期开始,除了借助书籍渠道,我们网站决定开辟专题频道,使得这些真知灼见更广泛地传播到更多读者的眼前。3月份,我们结合茶季这个时间段,抽取了《品牌言说》一书中关于茶产业品牌方面的文章,形成“新茶季专题”进行发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月份到6月份三个月,我们将继续把《品牌言说》其他内容编辑成推文,以飨读者。

这些文章跨度很长,前后有近10年,内容涉及也非常广泛,涵盖了农业品牌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凝聚了胡晓云院长领衔的团队的心血。期待这些文章的再交流,如春风化雨,能够滋润中国农业品牌的持续成长!

 

202441

 

微信图片_20240710140250.png

 

本文是胡晓云院长应邀于202266日上午在由新华社指导、新华网和《小康》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线会议上的主题报告。

首发于《人民网》等媒体,并转发于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官网,被芒种品牌管理机构、茗边、普洱茶网、福鼎白茶网、茶友网等广泛转载。

 

乡村品牌化经营:从发端到目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由新华社指导、新华网和《小康》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616日上午在线举行。论坛上,笔者应邀进行了题为《乡村品牌化经营:从发端到目标》的主题发言:

各位领导、新老朋友:大家好。首先,恭喜新华社新华网“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顺利召开。乡村振兴,需要探索有效的方法。

目前,中国乡村,正在经历从建设乡村(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到经营乡村(将乡村作为消费产品、商品)到经营品牌(将乡村作为品牌打造,以获得品牌经济)的发展历程。

实施乡村品牌化经营,从竞争发端到终极目标,需要厘清许多问题。下面,我提纲挈领讲十个方面:

一、乡村品牌化经营,要以乡村区域发展的内在驱动为发端

乡村是一个与城市对比的区域概念,今泛指农村,包括以从事农业为主的区域(县域、乡镇、村)。区域,指的是特定的空间、时间、文脉、产业、人群等等汇集而成的特定地域及其内在发展。

目前,我国乡村经营中销售最多的三大产品体系是:旅游、美食、宜居。

 

1.png 

1  目前中国乡村经营中销售最多的三大体系

而要销售并提升特定区域特定产品的溢价,就要创造(再造、重塑)、表达、交易、消费经过乡村经营的【乡村价值】,要通过乡村全域品牌化,构建品牌新生态,发现/实现【乡村品牌价值】,乡村品牌化,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战略选择。这个观点,我在2018823日的【中国区域品牌创新峰会】、20181120日的【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201969日的【浙江大学西湖学术论坛】、20191020日农业农村部农经学会的【2019乡村振兴(太谷)论坛】、2019年年126日的第三届【中国农业百县大会】、20191220日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品牌》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上都有相关观点发表。

我们要通过乡村品牌化,应对3B(品牌消费/品牌竞争/品牌经济)时代;通过乡村品牌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一)竞争变迁

这是因为,竞争变迁从商品竞争发展到企业竞争,再发展到了区域竞争,包括城市竞争、国家竞争等,竞争已经处于多样化、多角度、多层次、多范畴、区域性的整合性竞争趋势下。

(二)竞争新生态

我们生活于3B时代。趋势显著的BC时代(BC-Brand  consumption,品牌消费),C2B的时代,象征、多元、个性消费催生品牌竞争战略的诞生。我们看到,世界正处于激烈竞争的BC时代。品牌竞争已是全球经济及国家竞争的核心话语体系。品牌价值评估盛行,国际知名品牌的品牌经济创造能力令人乍舌。如苹果手机等。1992年开始,英特品牌集团(国际品牌集团,Inter brand Group)便开始进行品牌价值评估研究,并由《金融世界》发布评估结果。

1999年开始,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开始发布“世界品牌500强”。之后,各种不同的品牌价值评估活动先后出现。品牌价值评估,成为国际竞争的风向标。品牌价值评估,强调的不是大,而是强,创造强势品牌。但品牌竞争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品牌知识产权、品牌溢价,都是目前我们缺乏的。

 

2.png 

2 2021年《世界品牌500强》前10名品牌

 

3.png 

3   2021年《世界品牌500强》入选数最多的国家前10

2021年《世界品牌500强》前10名品牌排名、入选数最多的国家前10名可见,我国的品牌的价值与欧美日等国还有相当距离。我们看到,我们正处于无形胜有形的品牌经济时代。

基于产业经济、规模经济、体验经济等经济模式的品牌经济,正在占领经济形态的制高点,成为新经济的特征。如前述第二点,品牌价值排行成为风向标。品牌经济已经作为新经济的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经济形体出现,并成为竞争核心。

(三)乡村竞争破解之法

中国事实上已经走进了”乡村经营”的时代.。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了法国乡村拯救运动。1982年法国“法兰西最美乡村联盟”成立,而今已达150多家。2003年,意大利等国设立“世界最美新村联盟”,在国际上进行最美乡村联盟运动。20064月,在日本的北海道美瑛市等人口一万以下的7个市集合进行“日本最美乡村联盟”运动,“再造乡村”。该联盟的目标,指向守护日本乡村的景观、环境、文化,形成个体的特色,向世界展示日本乡村的魅力,创造日本乡村地域品牌。“日本最美乡村”的联盟运动,将调和了自然和人类之间关系的美丽风景设计为品牌标志。将来,该标志具有辉煌溢价价值的观光地,作为文化印记让世界上的人们认知。

21世纪开始的中国新农村建设,也于2003年提出了“经营村庄”。200365日,习近平在题为“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创我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的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根据各自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条件,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力,着力体现区域特点和地方特色,积极探索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要树立经营村庄的新理念,把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工业、特色观光休闲业与建设特色村庄结合起来,把农村特色经济、绿色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由此,浙江省率先开始了乡村经营。但那时的“乡村经营”,基本只落实在乡村建设方面。2008年开始建设“美丽乡村”。虽然距离欧美日等国,迟了两年,但“美丽乡村”建设轰轰烈烈。而今,浙江全省已经有了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发文,命名杭州市余杭区等11个县(市、区)为2018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美丽乡村”并走向全国,并成为“美丽中国”的坚实基础。从某种意义上,【美丽乡村】是通过乡村建设,实现外观、环境等第一个层面的乡村差异化。

目前浙江省在推行的【未来乡村】,是通过乡村【三化九场景建设】实现人本化为目,生态化为基础,数字化为工具,九场景的乡村建设。

应当通过品牌战略实现更高层面的个性化与差异化,才能凸显独特的乡村价值在3B时代,没有品牌经营就没有未来。

全球处于移动互联网消费时代。研究证明,网络消费更需要品牌作为诚信保障,艾媒咨询《2020中国新春消费趋势研究报告》证明,中国新春消费中,57.4%的网民偏好知名大品牌。研究证明,品牌是认知的产物。传统消费模式从注意→兴趣→欲望→记忆→行动,网络分众消费模式从注意→兴趣→搜索→行动→分享,移动网络消费模式从共鸣→ 确认→ 参与→ 共享扩散,三种消费行为模式共存状态。

中国应当实现【乡村全域品牌化】,才能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乡村品牌化,以乡村区域发展内在驱动为发端。2019我们提出【乡村品牌化】,希望借助品牌化,提升中国乡村的独特价值、独特个性、独特形象、独特产业、独特品牌意义,使之获得可持续发展,高品质生活。

顺应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中国应当实现【乡村全域品牌化】同时的【城乡互动品牌化】。通过品牌化,达到产业兴旺、区域经济发展,富民脱贫,达到乡村振兴。

二、乡村品牌化经营,以无限升维乡村多维意义为价值

乡村品牌化经营,要持续升维五大乡村独特的多维意义:

(一)功能性意义(重构乡村意义,获得区域发展,满足城乡多层次独特消费需求)

(二)社会性意义(创造乡村空间、产业、产品等的品牌溢价, 形成共创/共融/共富/共享/共荣/共同永续发展等六共价值体系;改 变小农生态特征,形成品牌组织,倒逼组织化、标准化、科技化,人 口素质提升)

(三)情感性意义(满足四类消费者(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旅乡人)的等多维情感需求)

(四)认知性意义(乡村的认知价值,民族的文化原型与特色、生活方式、价值观)

(五)情景性意义(场景输出:自然、建筑、人文、虚拟场景、艺术情景、审美意义)

形成乡村独特优势的品牌意义、品牌溢价、区域发展,让每一个乡村,成为可永续发展的个性品牌。

研究日本乡村发展模式可见,从“一村一品”、农产品品牌化(精致农业)到乡村再造(魅力再发现,开发旅游市场与引进外地人、跨界合作(女性教育、老人康养)、发挥女性力量、引进农业科技。以民间创新为主、官方跟进协助的模式)最终成为日本“乡村振兴”的主要模式,成为往后十多年的乡村地域发展的主要思路,如宫崎县「青年返乡计划」。

 

4.png 

4 乡村品牌多维价值结构图

三、乡村品牌化经营,以创建乡村公共无形价值为焦点

而非拘泥于物质建设,乡村品牌化,不是乡村建设,而是乡村品牌化经营。大拆大建大并、设施硬件硬上等,都不是品牌化战略属性。品牌化战略倚重于创新无形价值,提升实体经济、资源经济的价值。绝大多数乡村已有长期的传承,并非创造一个新品牌,而是在承继的基础上,进行重塑、再造。

乡村已有传承,并非创造一个新品牌,而是在承继基础上,进行重塑、再造。

(一)已有资源发现:文脉、民俗、价值观、生活方式、工艺传承、产业特色、特产地标、非遗等等。

(二)已有资源的价值探讨:是否能够达到目标。第一目标:满足消费需求。基本需求、对乡村的特殊需求、对某乡村的独特需求;第二目标,凸显自身特质,区隔竞争对手,重构乡村意义;第三目标:创造乡村的空间、产品、服务的品牌溢价,平衡产业与生态关系。以品牌溢价助力创新生态价值转换机制(淳牌有机鱼,鱼多少,水淳净);第四目标:共建共融共富共享共荣共同永续发展。

物性(资源禀赋、服务质量、硬件设施等)是打造品牌的基础,但并非必然条件,许多品牌都是创造出来的。如浪漫山川,无资源,但构建了“浪漫”,占有资源的公共性,实现文化原型的呈现。构建与赋能文化、调性、气质、精神、信仰等无形价值。

品牌是优秀社区公民,是利益创造者与贡献者;品牌体现共建、共融、共富、共享、共荣、共同永续发展的机制,提升无形价值以形成品牌价值。

因此,乡村品牌化,倚重于通过发现、创新一个乡村空间内的无形价值(文脉、民俗、价值观、生活方式、工艺特色等),提升乡村的区域竞争力。

如合掌村,以合掌村的房屋建筑特色,提炼“合掌”精神,鼓舞士气,体现文脉,传承灵魂,开发产品(清酒节、共建合掌房活动)。

四、乡村品牌化经营,以乡村产业兴旺为品牌经济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域品牌化的基础。没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就没有经济基础。

这个经济基础,可以是基于乡村独特的物产、文脉、虚拟、体验、场景等多种价值的产业经济、实体经济、无形价值,进一步通过产镇融合、产村融合,打造产业品牌,形成符号经济、关系经济、品牌经济。

五、乡村品牌化经营,强调以乡村文脉赋能,重构乡村新意义

(一)利用原型符号(各乡村的图腾崇拜、元素传承、意义新解),创新乡村新意义。

如利用乡村不同的富有特色的原型符号,进行Logo、命名、商标、品牌影响力、品牌意义的建构与表达,创新乡村的意义系统。

(二)利用乡村原型,对应集体无意识、图腾崇拜、元素传承、意义新解,创造乡村新动能。

(三)利用民俗民风与原生态生活方式,对应乡村消费者的认知与消费习惯。

(四)利用深厚的村落文化,对应乡村消费者的文化归属感。

(五)利用乡村文脉价值,对应消费者的寻根意识与根脉意义。

等等,重构乡村意义,链接新生代消费,做到牵着根,连着情,走进心,向未来。

 

5.png 

5   借助牛郎织女星文化原型的“浪漫山川”乡域品牌打造

如乌克兰艺术家詹娜 · 卡德罗娃 ( Zhanna   Kadyrova ) 3 月从基辅撤离到乌克兰西部的山村中,开始收集河里的石头,制作成石头 " 面包 ",这组艺术品名为《Palianytsia》,在乌克兰语中指 " 一块圆面包 "。塑造食物表达了詹娜 · 卡德罗娃对日常与和平的渴望,战争爆发时,她觉得艺术像梦一样脆弱,而现在她相信艺术能让人们听到她的心声。《Palianytsia》赶在大地艺术祭开幕前送到越后妻有里山现代美术馆中,这组作品出售所得也将捐赠给乌克兰公民。

纸艺家布施知子在一栋艺术再生茅屋 "うぶすなの家 " 二楼茶室的折纸作品《うぶすなの白》,她将白纸折成螺旋、塔等雕塑形态,颇为神圣,以此表示对居住在这一空间里的灵魂的敬意。

 

6.png 

6    一块圆面包与和平意愿的表达(日本越后妻有村)

 

7.png 

7 折枝作品与神圣感塑造(日本越后妻有村)

六、乡村品牌化经营,以城乡融合发展定位城乡关系

(一)城乡融合前提下的乡村

乡村,界定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县域、乡镇、村域,这些区域要生存下去(不被拆并)、获得存在感(存在意义发现)、发展(竞争获胜),就必须实施乡村品牌化。这是乡村发展的内在驱动。

(二)乡村与城市的关系定位

1、乡村是城市的母亲(是城市的文化原型),蕴藏着文化母体的内在影响力、寻根规定性;

2、乡村是城市的童年与童话(是城市的发展基因),承载了人类生命初期的淳正与单纯;

3、乡村是城市的回望与记忆(是城市的集体无意识、审美理想),留存着人类善良的、人性的光芒;

4、乡村是城市的生态保护场(是人类宜居的阴阳平衡结构),供养着城市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

(三)城乡融合前提下,乡村对城市的功能及其价值表达

1、作为文化原型的安定感觉(生存母体);

2、作为人类童年的自在感受(发展基因);

3、作为城市回望的美好想象(审美理想);

4、作为人类宜居的生态场景(生态生活);

5、作为人类发展的永续价值(永续价值),安定的、美好的、自在的、有为的。

(四)城乡融合前提下乡村的生态价值

达到五生发展:生物(多样化、绿色循环),生态(天人合一、品牌生态结构),生产(满足各种需求),生活(日常与诗性相结合),生命(无上价值的载体)。日本案例:城乡关系协调融合的乡村发展,20世纪70年代,启动“一村一品”。

1993年,提出“第六次产业”(一二三产业联动;1999年,颁布“新农业法”(农业是社会产业/以村落为依托实现文化振兴/小农组织化);2003年,东京电视台“来,去乡下去住一晚”,推动返乡热潮;2014年,制订【城市人工作创生法】(保障城市人返乡的合法权益,设置“地方创生本部”专门单位,「U-Turn」(掉头))、「I-Turn」(转弯),推动乡下生活方式,想要一个全新的安静自在的生活环境,可以享有美好的自然生活等等。

海士町,日本离岛小乡镇,距离本州3小时;自然风光好,物产自然;生存长期依靠公共支撑,曾被人口稀少化与财政危机逼到穷途末路、人口仅2300人的小镇。面对困境,全岛开始了再造过程,首先:全员选择,岛上民主,决策“不合并自己再造”的主张。成立综合地方创生机构“岛的幸福论”;其次,唯一预算用在导入冷冻视频新技术CAS上(Cells Alive System)(CAS是指不破坏海产的细胞直接冷冻的技术)借此,顺利将真空包装的島上海产推广到全国各地;其三,进行商品开发:“岛生岛长”的“隐岐牛”,在资源环境丰富的自然环境中生长。淡雅清香的“福木茶”;用保保见湾海水、以手工精心制作的天然海盐。其四,引进“掉头回乡人员”,开展实习生制度,使之成为具有“I-Turn”(原本与此地区没有关系的人们一句上岛)现象的城镇。尤其是年轻人的移居为小镇注入了活力。岛民成功地将岛上的特产接二连三地商品化,被誉为地方创生的典范。


8.png 

8   海士町的地方创生

七、乡村品牌化经营,以区域永续的差异化战略为特征

实现差异化塑造、差异化生存、差异化发展、差异化满足。寻找并发现已有资源的独特性,创造或重塑资源,实现差异化。着力乡村对于城市的共性功能,更强调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差异价值。如丽水——秀山丽水,养生福地;衢州——南孔圣地,衢州有礼。体现结构定位中的共性价值,发掘或创造每个区域(县域、乡镇、乡村)的独特价值。

八、乡村品牌化经营,以激发人的乡村原型心智为关键

(一)品牌是认知的产物。过去,一个新产品、新品牌出来,强调“抢占消费心智”,抢占的消费心智,或顺应、或引导、甚至于造梦。

(二)乡村原型心智。对于乡村的价值、功能、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消费者已经有一定的心理定位:中国“桃花源”、美国“瓦洱登湖”、“四千年农夫”、法国“波尔多”、“普卢旺斯”、日本“北海道”、“长野”、“熊本”、“箱根”等。典范小镇(欧洲:)。要激发消费者的乡村原型心智。乡村品牌化战略,应顺应消费者心目中有关乡村的心理定位,激发消费心智,占领其心智中的独特生态位。

(三)心智占领与偏好固化:类别第一;独特性第一;新品牌要实现心智固化,占据消费者心智货架,固化心智偏好。

(四)文脉与文脉心像:从神话原型到集体无意识等等。

九、乡村品牌化经营,以协同城乡的品牌生态场为蓝图

(一)以宏观品牌结构为乡村品牌背景。品牌宏观背景,国家品牌-区域品牌-城市品牌-乡村品牌。

(二)以乡村空间为乡村品牌生态范畴。构建乡村公共品牌、乡村产业品牌、乡村产品品牌、个人品牌及组织品牌。

(三)以特色乡镇为乡村品牌生态的顶梁柱。将特色乡镇作为乡村品牌生态结构中的顶梁柱,上达县域品牌,下至村庄品牌。如打造以农业产业强镇为基础的特色乡镇品牌。

如古镇——文脉传承与特色差异显著,认知延续(欧洲、日本等的案例);特色小镇——产业为主体特征,已形成空间-产业-企业-产品的品牌生态与一定的消费影响力(中国农业特色强镇);新型文旅小镇-以农耕为基础的新空间、新产业、新人群基础上的新乡镇品牌(农文旅、永安稻香小镇)。

(四)以村庄为乡村品牌的基本单位,形成组合生态结构。如浙江安吉基于产业特色的美丽乡村:白茶第一村——溪龙乡黄杜村,竹木加工村——报福镇彭湖村,风景名胜村——天荒坪大溪村,生态大观园——开发区横山坞村,昌硕文化村——鄣吴镇鄣吴村,龙舞民俗村——昆铜乡上舍村,畲族风情村——章村镇郎村村,农业观光村——皈山乡尚书圩村,书画特色村——良朋镇迂迢村,农家乐特色村——上墅乡董岭村等,以实有产业的单一的“一村一品”建设美丽乡村。

(五)建构乡村区域空间的品牌生态自洽系统。国家(品牌)——区域(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品牌)——社群(品牌)——组织(品牌)——个人(品牌)——国家(品牌)——人类(品牌)

(六)以系统化品牌工程实施为支撑

形成战略规划——策略创新——工具创意的基本程序,实现系统化定位、系统化布局、系统化生存,形成区域系统化的品牌生态自洽体系。

十、乡村品牌化经营,以低成本投入创造高效益为运营策略

(一)中国乡村的财政压力较大,大多脱贫不久,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并无富足的品牌打造资金。

(二)乡村品牌化的本质策略应当是低成本、高效益。

(三)ROI(投入产出比)是乡村品牌化运营的基础预算前提

“投入产出比”中的“投入”是指项目全部静态投资额;“产出”是指项目全部运行寿命期内各年增加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就是:R=K/IN=1/N[1],上式中,K为投资总额,IN为项目寿命期内各年增加值的总和,N=IN/KN值越大,项目经济性越好。

乡村品牌,与快消品等的品牌营销完全不同,它的存续越久越好,而非短时间内获利,然后变成冷地,无人问津,自生自灭。要低成本高效益,打造百年品牌乡村,要实现长尾溢价,而非即时爆发性溢价。

十一、乡村品牌化经营,以在地化、共创型的品牌运维为有效路径

乡村品牌化,功成于在地化共创型品牌规划运营。

(一)在地化运营:在地化运营,每一个环节、元素、都是品牌的构成部分。

在地化运营,从消费洞察、品种研发、品质管控、品牌建设、消费关系建立与维护、品牌维护等一系列程序上,都需要以在地资源基础做精细化运营。

(二)细分化市场:对市场进行关键市场细分(核心市场、核心人群),然后引爆其余市场。

(三)利益相关者共创:互动平台、互动媒体、互动建构品牌意义。引进消费者、建设消费场、满足学习、娱乐、健身、社群等需求。乡村区域空间+互联网社交媒体时代,原乡人消费者是天然的共创者(合作生产)、公民行为、成员互动集一身的消费者;归乡人、新乡人、旅乡人消费者需要建立合作生产虚拟+实有空间、建立形成成员互动平台。“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旅乡人”四种人都是“产消者”(prosumer)角色。

(四)创设双化空间:乡村实体场景+虚拟社交空间,形成顺应未来人生存与发展的数字化模式,创造实有经济+虚拟经济,实有品牌+虚拟品牌的双化互动结构。生成“数字身体”,实现“远程虚拟在场”,对应“产消者”(prosumer)新角色。

十二、乡村品牌化经营,以满足多元需求获得永续发展为终极目标

乡村品牌化,是将乡村打造成为品牌,将乡村作为消费品,满足四种人的需求:

原乡人(天人合一的生存状态、获得感、安定感、幸福感、荣誉感);归乡人(乡愁、怀旧、惊喜、骄傲、共荣);新乡人(安居乐业、营商环境、发展潜力、愿景憧憬)旅乡人(猎奇、浪漫、自在、共情——集体无意识、神话力量)。通过满足各种需求,获得品牌自身的强势发展与价值。

 

9.png 

9 乡村品牌化的消费者需求满足矩阵

品牌化建设要自外而内(从消费者出发,关照资源及其产品生产),最终获得城乡、四种人的共创、共融、共富、共享、共荣、共同永续发展,创造“六共”价值。

十三、乡村品牌化的基本类型与生态结构

2019年的“第三届中国农业品牌百县大会”上,我已经推出了“中国乡村品牌化的基本类型与生态结构”,乡村品牌的生态结构中,区域公共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组织品牌、个人品牌等等,形成整合、互动的相互背书的科学的生态结构,以达到区域的“六共”发展。

 

10.png 

10   乡村品牌化的基本类型与生态结构

十四、乡村品牌化的四类品牌塑造模式

如何通过乡村品牌化,达到乡村振兴与“六共”价值提升与发展?我们近二十年的探索实践证明,全资源融合、全产业整合、单产业突破、全区域联合四种品牌打造模式行之有效。

 

11.png 

11    四种乡村品牌打造模式(胡晓云,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