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中央政策新闻

乡村振兴在2020全国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体现(1)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0-05-11

 

导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三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议题。

乡村品牌化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战略选择,同时需要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提供引导和支持。

今年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相继发布了《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小编特将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北京市

以更大力度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第三批村庄规划编制,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8%以上,污水处理设施村庄覆盖率达到5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普遍达到“干净整洁有序”,15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持续推进农村公路、电网、供水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开展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权籍调查,依法依规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定宅基地管理办法,规范利用闲置农宅,发展精品民宿等绿色产业,不断提升京郊旅游发展品质。全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抓好7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试点工作,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积极推进新型集体林场建设试点,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制定促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基本完成北京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建设任务,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扎实做好猪肉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稳价工作。创新科技、产业、市场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培养一批爱农业、懂科技、会管理的新时代农民企业家。完成低收入农户“脱低”任务,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增强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助力受援地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实开展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精准帮扶,助力受援地区如期脱贫。深化“携手奔小康”行动,持续开展消费扶贫,加大智力支援,巩固脱贫成果。深化南水北调对口协作、京沈对口合作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天津市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持续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完成33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设提升10个规模化规范化设施示范园区、30个海淡水工厂化养殖和繁育基地,加快建设宁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立健全海水养殖、奶牛、林果等7个产业技术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培育10家“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业种业企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持续做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

  深化农村改革。高质量培育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下乡”参与联农带农产业项目建设。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加快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投保贷一体化现代农业金融体系。

建设美丽乡村。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农村全域清洁化工程,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70个,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改造提升户厕15.1万座、公厕2294座,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场80家,续建美丽村庄250个。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提升改造乡村公路500公里,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

 

上海市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配置向郊区倾斜,着力打造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努力使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推进1.27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完成涉及6万户的村庄改造和3.5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持续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推动郊区新城和新市镇发展。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深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地产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推动粮食优产,创建17个绿色田园示范基地,建设10万亩水稻绿色生产基地,新建9个绿叶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稳定市内外生猪生产规模。健全绿色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培育农业经理人、青年农场主等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推进农村综合帮扶,切实增加生活困难农户收入。基本完成镇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盘活集体建设用地。

 

重庆市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优化农业结构,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宜机化改造,稳定粮食产能;新改建柑橘、榨菜、柠檬、中药材、调味品等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保障“米袋子”“菜篮子”供给。做强农业品种品质品牌,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过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深化“巴味渝珍”品牌创建,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

  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扎实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持续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宅基地改革。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整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扩面深化“三变”改革试点,全面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完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投融资改革,完善农业金融多层次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创新农业保险服务,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分类分档实施“五沿带动、全域整治”行动,营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新建“四好农村路”1.4万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电网改造和“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提升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旧房7万户,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垃圾污水、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健全管理机制,完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建立健全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农民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浙江省

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总结临安村庄经营好做法,发挥市场化机制,更好推动“两进两回”。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在11个县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综合集成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林权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深化花园村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特色农业强镇、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加强生猪增产保供稳价。推进农田产能提升,新建设50万亩高标准农田,提标改造5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粮食综合生产和保障能力。持续做好海上“一打三整治”,保护发展海洋牧场。

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美丽乡村示范县10个,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5000个。积极推进“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积极培育一批景区县城、景区镇、景区村,开展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500个,推动乡村有机更新。高质量完成“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

积极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民自治,提升“后陈经验”“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等乡村善治品牌,争创一批国家乡村治理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建成善治示范村2000个。加快建设数字乡村。以农用车、渔船等安全管理薄弱环节为重点,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乡村风险防控机制。

 

安徽省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完成32万户以上卫生厕所改造,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整治农村改厕工程突出问题是今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任务,要确保质量优良、使用有效、群众认可。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00个以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让农民群众的小康生活质量成色足、不打折。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支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80万亩,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光纤网络和4G网络向自然村延伸。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特色种养项目,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000个以上,新增产值超50亿元农产品加工园区3个、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0家。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拓展快递服务网络,培育农村产品上行超千万元的电商经营主体100家以上。完成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超过90%80%。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新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5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训基地10个,加强欠薪源头治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开展“三变”改革的村达60%以上,培育更多集体经济强村。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千家万户加快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江苏省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品牌,重点打造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休耕轮作规模,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切实抓好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稳价工作。

加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加强“四好农村路”及农村供电、水利、信息、冷链物流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慎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壮大引领农村发展的实用人才队伍。

进一步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我省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成果,落实特殊贫困人口保障政策,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制度,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加大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力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福建省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各类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坚持和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力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打造更多“福”字号优质农产品。完善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实施乡镇便捷通高速工程,让更多乡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30分钟内上高速,进一步织密路网、提速增效。

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百城千村、百园千道、百区千带”绿化美化行动,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生态产品、绿色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