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大做强“土特产”?中国农业品牌百县大会共商强农大计
眼下,全国各地迎来丰收季。优质农产品,要打出名气,卖出好价钱,品牌赋能十分关键。对于一个地方而言,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土特产”。如何科学创建与运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今天,来自全国的农业领域专家学者、品牌代表、政府代表、行业代表等200余人齐聚浙江大学,就地标强农、品牌强国大计展开深度交流与研讨。这已是在该校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农业品牌百县大会,同期举行的还有2023畜牧品牌嘉年华。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8000多个乡村特色农产品取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保护与登记。“乡村振兴要把‘土特产’3个字琢磨透,要依托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多元价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表示,我国地标产品丰富,科技含量较高,应大力发展地理标志产业,从制度上重视顶层设计,开展试点示范,重点地区推广,将地理标志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全面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重大价值研究和宣传,以简单易懂易用方法科普地理标志农产品知识,从而推动解决乡村产业发展难题。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黄祖辉认为,农业强国的关键是农业现代化,品牌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而大国小农是中国农业强国面临的基本国情。在黄祖辉看来,小农在中国是长期现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并不能排除他们,必须研究如何将小农引入、融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小农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实现脱贫农户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院长胡晓云指出,地理标志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与品牌价值,我国地大物博,地理特色与人文特色显著,拥有众多的地理标志品牌。在过去,这些地标品牌为实现产业兴旺做出了广泛贡献,但其品牌价值仍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与发现,而是否具备科学的品牌意识与品牌运营能力,这是当前推动我国农业品牌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会上,《乡村振兴新赛道——区域公用品牌探索之旅》《品牌言说——基于中国乡村的品牌知觉》《电子商务对中国三农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数字赋能乡村:数字乡村的理论与实践》四本专著发布,分别从品牌赋能乡村振兴、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理论与实践、电子商务的三农实践、数字乡村建设等角度,基于中国现实国情,输出具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行业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