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冬枣二三事
一大早,杨焕玲来到了大荔县羌白镇八鱼村一家冬枣专业合作社跟踪检验冬枣的质量和流程,她在几个电商平台上开设大荔特产冬枣馆,每一单每一颗枣都要操心能不能让网络那边的人满意……
金秋九月,大荔的42万亩冬枣收获已经到了尾声,还未采摘的枣园,一颗颗诱人的冬枣挂满枝头,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甜蜜和美味。枣农们忙碌地穿梭在枣园中,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每一颗成熟的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冬枣采摘即将结束
每天一万多单 快递公司专车拉货
大荔县是中国优质冬枣盛产之地。
9月24日,记者来到大荔县羌白镇,从高处远望,万亩像白色丝绸一样的冬枣大棚铺向天际。没有采摘的棚中硕果累累,冬枣压弯了枝头。果农们将成熟的冬枣采摘后,用小推车或电动三轮车将一车一车的冬枣送到附近的冬枣专业合作社。
张全喜是羌白镇八鱼村的村民,随着大荔冬枣产业的不断发展,2016年他牵头成立了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附近的枣农纷纷加入,已发展农户620多户,冬枣种植面积8200多亩。合作社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指导、统一采摘销售的生产操作规程,为社员提供一条龙的技术指导和帮扶服务,并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产品,还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同时,为了提高合作社冬枣的价值,张全喜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了“新禧”商标,让合作社有了自己的大荔冬枣品牌。
“我们合作社斥资180万元安装了国内最先进的冬枣智能化分拣设备,解决了传统分选机器分拣不精细、用工量大等问题,实现了冬枣的‘颜值’‘大小’‘级别’智能化测定,大大提高了冬枣的品质。” 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经理王小永介绍。2022年,合作社还建了9000平方米有气调冷库分装车间,其中气调冷库12栋,可储存量5000吨;保鲜冷库5栋,可储存量3000多吨,解决了储存果蔬的保鲜问题,让果农没有了后顾之忧。
王小永说,他们的冬枣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还成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官方特许商品。品牌就是影响力,品质就是市场。目前,新禧大荔冬枣不仅热销全国,而且畅销海外,成为大荔冬枣的一张名片。
近期,合作社每天要发出一万多单冬枣,京东快递车每天早早就来到合作社拉货,忙不过来的时候,司机也一起帮忙搬运装车,每天晚上拉到西安,分发到全国各地。
电商为冬枣插上飞向远方的翅膀
“电商能解决困扰农人的农产品滞销难题,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把当地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扩大销售范围。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让当地更多优质的农产品能够‘被看见’,让更多人了解、知晓并品尝到陕西各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使农产品消费市场不断得到激活,持续助力农产品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群众致富。现在,我的平台每日销量均在200单左右。” 杨焕玲是白水县人,在上海打拼了30余年,经营着一家企业。几年前,她回到白水老家,发现陕西的一些农产品没有专门的特产销售窗口,她就成立了陕西白水畅秦商贸有限公司,从此便开启了农产品+电商的经营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对白水和附近的农产品进行展示、推广和销售,在京东和唯品会等平台开设了白水特产馆。
随着大荔县农特产加速发展,她又携手大荔县农业农村局在 “唯品会”平台开设“中华特产陕西大荔馆特卖旗舰店”,通过授权,大荔馆运营大荔冬枣,让更多人了解、知晓大荔冬枣及其他农产品。
“我们的客服早上九点到晚上十一点紧紧盯着屏幕,消费者有什么需求我们立刻会解决,最近还是集中推广销售大荔冬枣,接下来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和临潼石榴都会进入销售旺季。”杨焕玲说。作为电商,她也经常搞直播或者请一些名人直播,把大荔冬枣等农产品宣传推广出去。
当天下午,记者在大荔县许庄镇百果王冬枣专业合作社厂房里看到,数十名村民在这里忙着“打工”,分拣、打包、装箱、装车……据记者了解,2015年4月,该合作社牵头成立了大荔县电子商务协会和大荔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通过专家团队技术支持并配合以市场手段不断优化种植品质,整合优质销售渠道资源,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让更多消费者吃上优质的大荔冬枣。
合作社车间不少村民打工包装冬枣
“我们在采取线上电商销售模式的同时,还在线下有多个销售渠道,如有超市、社区团购,还有自己的店铺和其他店铺供应链。在今年中秋节前,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 ,每天销售大荔冬枣5万斤左右,中秋节后每天销售也在1万斤以上。截至目前,我们已经销售大荔冬枣130万斤。”合作社负责人陈清对记者说,该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与种植区域的农户结合成为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公司为签约农户提供种植技术、资金支持、产品销售等支撑。同时,经过对冬枣包装进行多次改进实验,最终通过保鲜盒加保温箱的方式在冷链环节下运输,解决了冬枣快递运输难的根本问题,也为其他电商企业在冬枣包装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藏富于民 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上百亿元
大荔是我国红枣种质资源库和枣树发源地之一、全国鲜食枣最佳优生区,先后荣获“中国枣乡”“全国红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冬枣名县”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
目前,大荔冬枣种植面积42万亩、产量60万吨,主要销往广东、深圳、湖南、湖北和东北等全国各大城市,并通过边贸远销加拿大、迪拜、意大利、俄罗斯、越南等国家,累计销售45.4706万吨,销售额约64.7亿元,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超过100亿元,冬枣已成为大荔强县兴村富民的首位产业。
“有些家里两口子,经营一两亩大棚,快成熟的时候,就有客商前来谈,按照每分地一万元左右的价格把当年的枣全园买断,一家两口一年就有一二十万的收入,除过投资,收入相当可观。老百姓舍得在冬枣设施上投资,因为两三年成本就回来了,接下来的时间收入就比较稳定了。”“种植冬枣也确实辛苦,最早的冬枣5月中旬成熟,春节期间一些就长叶子了,正月十五前后开始开花,所以,大年初一枣农都有可能在枣园里忙着管树。” 大荔县果业中心主任游建敏说。
附近没有种植冬枣的农户或者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户,闲暇可以去枣园或者合作社的生产线上打工,每天的收入也在200元左右。从每年冬天能持续忙到次年10月中旬。
“基于不同地貌单元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我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大荔北部塬区的范家、两宜等镇形成了日光温室冬枣优势产业带,在中部洛灌区的安仁、朝邑等镇形成了钢架棉被大棚冬枣优势产业带,在东部黄河滩区的赵渡等镇形成了冷棚冬枣优势产业带。目前冬枣栽培模式形成了日光温室、钢架棉被大棚、春暖棚、遮雨棚4种棚型栽培模式并存的格局,冬枣采摘期一直延续至9月,从根本上解决了大荔冬枣成熟期遇雨裂果和市场供应期短的难题,显著提高了冬枣生产效益。” 游建敏告诉记者。
效益催生了技术,该县60%的设施大棚配备了“温度调控、卷帘升降、水肥管理”等智能装备,枣园生产管理数字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减施增效、“灯板带芯”等病虫绿色防控减药控害、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生产技术。还引进冬枣4.0智能分选线10条以上,全县90%的冬枣实行分级销售。
冬枣产业链上的企业越来越多,不断相互促进,把冬枣的品质提升上来。
比如大棚上最早是铺草帘,保温性差,而且笨重,经过不断发展,如今铺的棉被既轻薄又保暖好,还防雨雪,事半功倍。
记者了解到, “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目前已达到67.34亿元,连年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前10强,鲜食枣类全国排名第一。这一藏富于民的产业中,直接种植户有5万户左右,枣农有7万多人。 产业链上,“冬枣+电商服务业”模式带动400多家电商企业、1300多家网店、100多家供应链、3万多户微商发展。
而今,一些大荔冬枣种植大户或者当地人也把种植带向了山东、山西、新疆,在那里开疆拓土。虽然相比于大荔县的地理位置、气候、技术和成熟的产业链,与大荔县原产的冬枣各有千秋,但是,填补了市场空白,也造福当地人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