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土特产如何从“一时旺”变“一直旺”

来源:连云港发布 作者:袁春梅 邵培源 更新时间:2024-09-18

西部岗岭、中部平原、东部沿海,我市有着良好的资源禀赋,这些丰富多样、独具特色、体量可观的乡村资源,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形成了一大批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

我市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很多地方的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诚然,乡村有着发展特色产业的资源禀赋,但是从单一产品到产业发展,到带动乡村振兴,还有着很多的门槛要过。

如何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如何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如何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要想念好“土”字诀,打好特色牌,壮大乡村产业,推动产业振兴,“土特产”这3个字还得多琢磨。

特色农产品 新坝白菜的尴尬困境

日前,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示了2024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我市海州区的新坝白菜成功上榜。新坝白菜,在我市的种植历史有50多年,因口感微甜,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秋冬季节牛、羊肉的最佳佐菜,深受市民的喜爱。

“以前冬天家家户户都会囤菜,新坝白菜特别好卖,一些单位还会组织集中采购作为福利来发。”老海州市民崔先生介绍,新坝白菜在本地的口碑很好,是很多家庭冬季餐桌的当家菜。

新坝白菜好吃,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在获评名特优新农产品的背后,却是名头好、效益差的尴尬。

秋风乍起,又到了种植大白菜的季节。但是近年来,新坝白菜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缩减。“今年我们家改种西红柿,大白菜不准备种了。”说起大白菜,新坝镇嘉益家庭农场负责人很是惋惜,“我们这里的白菜很好吃,但是卖不掉怎么办,去年都把大白菜外面的叶子掰了,处理成一包一包的净菜,但就是这样,四五角一斤还是不好卖,这菜还怎么种。”

新坝白菜产区为脱盐黄黏土,透气、透水性好,利于根系向下发展,而且,这样的土壤白天吸热快,夜间散热迅速,昼夜温差大,利于白菜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对矿质肥料的吸收运转,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另外,新坝境内蓄水充足,旱能浇、涝能排,充分满足了大白菜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正是这样的好地、好水加上种植户的精心种植管理,才有了新坝白菜这棵好吃的大白菜。

据介绍,高峰期时新坝白菜种植面积约7000亩,为新坝镇每年增收3000万元,是农民的“致富菜”。但是,最近这几年每年都会出现销售难的情况,农户种菜效益下滑明显,去年的种植面积约1500亩,今年还会进一步缩减。

“我们种白菜都有经验了,生长期也就70天,以前好卖的时候,收入还是可以的。”新坝镇大穆村一种植户坦言,农民种菜就是为了赚钱,这越来越不挣钱的活儿,大家肯定不干。每年到了大白菜采收季,就担心寒潮天气的影响,要不及时卖出去,这菜冻坏了就烂在地里头,不解决销售问题,再好的菜也没人种。

不仅要种出来  而且要卖得好卖得远

资源禀赋赋予了新坝白菜天然的优势,有着土特产农产品自带的优良基因,正是其口感独特,所以才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再好的农产品,生产出来卖不出去,农民无法从种植中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样的特色农产品很难成为优势产业。

“现在的家庭趋于小型化,加上设施农业的持续发展,一年四季都能选到新鲜的蔬菜,原先冬季囤大白菜的习惯早已荡然无存,一棵大白菜够小家庭吃两顿的。”新坝镇农办主任陈宝兵分析,这几年新坝白菜滞销有着现实原因,但是剖析这些原因的背后,还是品牌的打造和培育不足以及销售渠道的不畅。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产业兴旺,品牌建设是关键。“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要突围,必须有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陈宝兵介绍,这几年在新坝白菜的发展上,他们也在不断努力实现智力赋能,扬长避短做大特色品牌。

为了包装打造新坝白菜这一特色农产品,海州区新坝镇还设置了一个专属节日——大白菜节。2021年,举办了首届大白菜文化节,打造集新坝白菜等农副产品展示展销、文艺演出、电商直播带货、美丽乡村自驾游、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果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方民俗文化盛会。旨在通过丰富的系列活动,擦亮“新坝白菜”品牌,同时,以美丽乡村自驾游为切入点,务实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12月,白菜销售季,新坝镇小荡村党总支书记、“新农人”徐瑶手捧新坝白菜,走进直播间,热情、细致地带领网友全方位品味新坝白菜。这样的直播活动是新坝镇将小农户与大市场深度“联网”,探索产品销售新渠道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大白菜搭上电商快车,不仅拓宽了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让农特产品热销各地,也让农特产品供需匹配更加精准,打通农特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行“最后一公里”。新坝镇小荡村党总支书记、“新农人”徐瑶介绍,唯有让农特产品“走出去”“旺起来”,才能带动更多农户投身到农特产品的生产中,才能有机会让这一特色农产品发展成优势产业,更多更好地惠及农村农民。

如何解决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痛点

纵观我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堵点和痛点。

“通过‘一村一品’的打造,我市发展并形成了一些乡村特色产业,但是由于从事乡村特色产业的经营主体大多数是规模较小的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普遍缺乏产业经济思维和龙头企业引领,往往存在经营分散、规模偏小、有生产无产业、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稳定性弱等困境,难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产业做大。”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很多的产业特色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培育。

一方面,受资源禀赋限制,地理位置相近地区,特色资源相近,导致不少乡村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单调雷同、同质化严重,产业发展缺乏特色。另一方面,受知识、视野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内外部因素制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无法使乡村的丰富资源充盈、流动、升级和整合,难以挖掘并聚力乡村产业的特色。

就新坝白菜而言,深入挖掘土特产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IP化、文化设计、文化创意以及文化营销等赋能手段,探索农文旅融合新产业新业态。该负责人介绍,同样也是大白菜,经过数年的品牌打造和开发,胶州大白菜已经成为青岛最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胶州大白菜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品牌文化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做优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乡村特色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是大家共同的愿景和目标。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港城要大力做好土特产先行发展新文章,持续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新活力,需在规划先行、科技赋能、文化赋能、品牌建设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需摸清全产业链家底,根据各地土特产自然资源禀赋、行业与市场特点,科学分类、有序推进土特产发展规划,加快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发展新格局。加快运用数智技术、生物技术、绿色技术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土特产质量、效率、动力变革。通过塑造品牌形象、提升质量标准、渠道推广等体系化建设,提升土特产的市场竞争力和溢价能力。

通过这些努力,推动乡村将特色资源优势转为发展优势,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换代,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