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出圈“潮起来”
在广西柳州,一碗螺蛳粉“嗦”出一个大产业;在甘肃天水,甘谷辣椒助力天水麻辣烫跻身“顶流”……来自广袤乡村的土特产,或借助电商平台走出大山,或依靠科技力量实现产业升级,或凭借特色文创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个人、科技团队和政策支持的共同发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器。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土特产”,正在出圈“潮起来”,让乡村“土”味香飘四海,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数字化推动品质升级
土特产更具“科技范”
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赋能,土特产的育种、种植、深加工等过程越来越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拥有更高品质的同时也更具“科技范”。
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脚下的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距离茶山约20分钟车程的贵茶产业园内,建有大型抹茶单体精制车间,每年有约4000吨抹茶产品从长278米、宽48米的厂房内产出,并运输至全球超40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手中。
在这个规模庞大的抹茶生产车间里,很多生产环节上,却看不见大量的工人身影。“除个别流程需借助人工外,近95%的精制环节都由机器完成,只有后期定制化包装环节需要借助人工的力量。”贵州贵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方强介绍,精制色选、拼配匀堆、灭菌、研磨等十几道工序全部数字化操作,既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又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除了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外,茶园基地里的其他数字化设备也引人注目。
由于茶青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基地配建了实时的茶园绿色防控系统,通过20个红外夜视数字设备端严密监测茶园,将收集到的土壤水分、湿度温度、病虫害移动频率、特殊虫害气味收集等环境参数,形成诊断报告,从而有效进行预警研判。
“从茶园病虫害防治到全流程机械采摘,都严把质量关。”兰方强说,“我们对茶园进行编号、作图,将平时的农事活动进行记录,并上传到电脑,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管控,可以从源头进行全产业链追溯,实现生态保护和绿色防护相结合。”
在抹茶的加工过程中,贵茶集团还和第三方设备厂家共同进行研发,对设备进行不断的升级改造,研制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碾茶精制生产线,已经申请了13项专利。兰方强介绍,集团将继续加深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深入的创新与研究,不仅着力提升抹茶品质,更致力于拓展抹茶深加工产品布局,让抹茶香气留得更久,飘得更远。
科学种植、走品牌化路线,贵州抹茶的走俏表明,现代科技的应用,能将土特产资源的深层价值更充分地挖掘出来。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酥梨栽培史约3000年、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近年来,砀山县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赋能酥梨产业,实现种植、管理、销售全链条革新,把千年古梨“吃”出了新味道。
近日,在砀山酥梨核心种植区,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田娟拿出测糖仪测量糖度,“今年果子的糖度达到12以上,非常甜,品质是近些年最好的一年。”目前,砀山县已建成数字化应用场景16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3个,覆盖面积超30万亩。
近年来,各地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大力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全环节增值。2023年,我国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4068个,总产值超9000亿元;新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0个、农业产业强镇200个,实现从业农民人均收入提高4000多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所长吴茂玉说,实践证明,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延长产业链,提高竞争力,未来会有更多的土特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开发产品“错峰头”
乡村产业各具特色
8月25日下午5点,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一处鹅棚前。数百只朗德鹅结束了一天的自由觅食,正晃动着肥硕的身躯组团归巢。
原产于法国朗德省的朗德鹅,是鹅肝制品的重要原料,其肥肝质地鲜嫩,味道独特。但与法国有万里之遥的临朐,目前已成为重要的朗德鹅养殖基地。2023年,该县出栏朗德鹅达500万只,加工鹅肝5000余吨,占全国产量的70%、全球市场的20%,居全国首位、亚洲第一位。
传统认知里的西方美食,怎么成了山区县城的土特产?临朐县山水资源丰富,和朗德省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适合朗德鹅生长。1988年,第一批朗德鹅从法国“飞抵”沂蒙山区临朐县,迄今已有30多年的培育发展史。近年来,随着鹅肝消费市场热度持续增长,临朐县朗德鹅产业日趋成熟,已形成集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朗德鹅全产业链条,并紧跟市场需求推出多样化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在政策方面,我们积极统筹整合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涉农项目和资金发展鹅产业,大力扶持朗德鹅系列产品向精深加工延伸,不断做强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研发的全产业链条。”临朐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明奋说。目前,临朐县朗德鹅养殖加工一体化企业超50家,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朐县的鹅肝产业已经带动当地6000余人就业,不仅为村民增加了收入,也夯实了产业链基础,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只临朐,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加之丰富的地貌环境,成为不少动植物的理想繁育基地,各种“洋特产”也在云南培育扎根,实现本土化培育。《2023淘宝隐藏土特产报告》显示,云南省以12项隐形土特产成为隐藏土特产最多的省份,其中不仅有保山的咖啡、临沧的夏威夷果、红河的蓝莓,也有孟连的牛油果、会泽的鱼子酱、大理的威士忌。
今年年初,黑龙江与广西的一场文旅互动,让黑龙江蔓越莓“出圈”,也让更多“隐藏款”土特产走进大众视野。专家表示,我国各地物产丰富,但乡村产业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吸引力、竞争力。土特产要彰显特色,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产品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走差异化道路,也是做好“土特产”大文章的应有之义。
深度拓展新型业态
农文旅融合发展势头旺
各种土特产产区,往往也是风光胜地,多地推出与农时季节相适应的特色农旅线路,做足“农业+旅游”的生态观光文章,由之前传统的种植、加工逐步向“特色农业+旅游、文创”等新型业态深度拓展,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近日,砀山县一年一度的采梨节如期举办,音乐节、电商节、文旅市集……以梨为媒的特色活动,让砀山酥梨再次火热出圈。“每年春秋两季,梨花节和采梨节都会在良梨镇举办,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品果。借助这两个活动,让过去只知道种梨卖梨的果农有了新的增收渠道。”良梨镇镇长赵磊说。
把梨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一批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让砀山县酥梨产业实现了高效农业与生态旅游的互动发展。去年梨花节期间,当地旅游综合收入4.82亿元,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也有的地区走上了文创路,纷纷选择打造卡通形象这一形式,缩短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以当地两个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三洲黑鹅”与“合水粉葛”为设计灵感,塑造出“高小鹅”与“葛小明”两个农业品牌卡通形象;江苏省宜兴市后洪村打造万石水芹卡通人物IP“水灵灵”,并与徐舍西乡白芹“联姻”,上线了“两芹相悦”土特产礼盒,引发了一波购买热潮……
此外,用巧思将农产品特色与博物馆的特色文物相连接,打造文创产品,也是不少地方的新选择。“四川博物院+理塘牦牛奶”,以院藏文物东汉“二十四字”吉言砖为原型,推出了“牦牛奶吉言手工皂”;“海南省博物馆+临高县皇桐镇沉香”,推出的沉香茶、沉香精油等“皇桐”沉香系列文创产品获得2023年海南自贸港文创大赛金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尼勒克县蜂蜜”,以馆藏绢衣彩绘仕女俑为元素,创新设计勺装蜂蜜,受到消费者好评。
专家表示,让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既需要有立足土特产延伸产业链的思维,也需要有跳出土特产看产业发展的视野。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各具特点的村落建筑、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等,都是乡村吸引人的地方,也是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土壤。打好特色牌,完全可以在“+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做文章,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文创产品等业态,从而让乡土特色产业更具吸引力、竞争力。找准路子,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一个个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土特产将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