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径山吃茶去——探寻以茶为径的乡村运营振兴之“径山模式”
走进位于杭州余杭西北部的径山村,光伏地灯照亮乡间绿道,茶香氤氲,阡陌纵横间,一步一景。谁能想到,这个集美丽环境与未来场景于一体的共富村,20多年前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三多”贫困村。
从贫困村到共富村,径山村依托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径山茶,通过以茶为媒,做深做实茶生态、茶文化、茶科技三篇文章,提高传统茶产业的链条延伸,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以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
如今,到“径山吃茶去”这一暗含玄机禅理的古老偈语也演化为当代年轻人的文旅冲动。漫步村落,处处皆是风光,茶区成了景区,茶园成了公园,茶山也是金山,有不少游客前来村里游玩,热情地购买茶叶以及茶相关的文旅产品。
村里的荣誉榜金光闪闪:“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全国荣誉9项、“省级和美乡村”“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等省市区荣誉80余项。《以余杭径山村为典型的“茶多分”治理体系的基层实践案例》入选全国三治融合基层治理创新案例。
“世外茶香盛、归来是径山”。作为千年古刹径山万寿禅寺的坐落地、浙江省“十大名茶”的径山茶核心原产地和世界人类非遗“径山茶宴”的源起地,径山村深度厚植乡村本土文化,不断探索乡村建设到乡村运营的转化路径,力求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径山模式”,以“一村一品”打造“乡愁可寄,未来可期”的和美乡村。
径山茶产业,从科技创新到营销升级
径山村充分发挥径山茶核心原产区区位优势,以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实现产品多样化、生产规模化、茶园数字化、包装系列化。
一是在品质提升上下功夫。围绕茶品种、茶种植、茶加工提升,加强科技力量对径山茶品质的支撑,从茶叶的种苗、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严格把关,鼓励茶农试种径山1号、径山2号茶苗,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品质,提升茶园建设水平,研发径山抹茶、团茶,合作开发茶面膜、茶口喷等茶衍生品6大类近百种。
二是在技艺传承上下功夫。注重传统径山茶炒制技艺的传承保护,规范摊青、杀青、揉捻、烘焙等4个炒制步骤,充分运用好“径山茶十二工坊”,规模化开展径山茶炒制观摩、教学、传承,培育展示、传承、体验等径山茶非遗传承人梯队,打造吃茶街区,实现非遗技艺传承延续。
三是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下功夫。分类分级培育不同领域的茶产业人才,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大力引进茶产业高层次专项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种茶大师、炒茶大师、茶艺师等产业人才;鼓励本村茶农积极参与各类技术培训班,着力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土专家”。
径山茶园 图源视觉中国
产业和营销升级方面,当地以产业化提升和融合化发展为抓手,高水平推进径山茶产业发展,走出一条村景融合的发展路径。
一是做大产业集群。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加快推进总投资1600万元的径山茶产业园项目,组建由10家茶企及170余户茶农参加的径山茶专业合作社,推行“六统一”标准,发展集种茶、制茶、茶旅游等于一体的大产业。助力全村高端径山茶年产量达7万余斤,年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品牌价值达35.69亿元,获评“全国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推进径山茶全茶产业链融合发展。
二是打造多元业态。锚定数字经济新赛道,加强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对“茶仙子”电商直播共富工坊进行专业化运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助力茶农增收致富。组建“径山客”融创空间,打造以禅茶第一村为核心的茶产业集聚区,培育茶庭院、茶民宿、茶工坊等新兴业态,孵化带动径灵子乐园、水景公园、电商直播共富工坊等项目16个,做大做活“茶+经济”。
三是加强市场合作。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形式打造产业孵化器,加大对“吃茶一条街”的业态布局,以“微改造精提升”项目为抓手加大对村级闲置房屋招商引资,打造以茶产业为核心的多元业态,鼓励引导老百姓发展特色精品民食民宿等休闲文旅产业,真正实现家门口致富,探索“以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共富路径。
径山茶文化,品牌建设+文旅融合
品牌建设方面,立足于1200余年的径山禅茶文化,坚持茶文化的内在挖掘和外在延伸,同心聚力打响“径山吃茶去”文旅品牌,以文化赋能乡村运营。
一是讲好品牌故事。以“径灵子”为代言IP,连续4年举办禅村吃茶节特色文旅活动,将禅村十景和径山寺有机结合推出径山吃茶精品旅游线路,打造108家民宿农家乐“民食民宿联盟”,打响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径山吃茶去”文旅品牌,使“禅茶第一村”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典范,吸引更多八方来客。
二是开掘非遗富矿。做好“径山茶宴”申遗成功后半篇文章,保存“径山茶宴”“径山茶炒制技艺”“茶筅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民俗5个,打造主客共享的“禅村十景”,开放“径山有礼”非遗体验窗口。深入实施“泡好一杯茶、讲好一个故事、做好一桌茶宴席、开发一批伴手礼等”非遗转化“十个一”项目,推出文旅产品、讲好径山故事、推广径山文化,开启全村域农文旅运营模式,助力村属旅游公司营收超300万元,打好径山文化传播和茶产业发展组合拳。
三是做好流量承接。立足径山寺坐落地、径山茶核心原产地和世界人类非遗“径山茶宴”源起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好村属旅游公司作用,通过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和乡村运营师,做好“禅茶第一村”产业发展文章,进一步承接径山寺游客流量,年接待考察参观团超1000余批次,超10万余人次在径山村学习体验点茶活动,使“径山”“径山寺”“径山茶”“径山村”“径山客”的“五径”融为一体。
径山村航拍图 图源视觉中国
文旅融合方面,坚持文化“立圈”夯实基础。如举办“做深茶三篇文章,重拾径山茶文化唐宋盛名”研讨会,深挖提取1200余年的禅茶文化历史。10年间推广发起民间版径山茶宴——径山茶汤会,开展“吃茶节”“茶圣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现每年近10万余人次在径山村学习体验点茶活动。文明“入圈”厚实内涵。转化“径山茶宴”“径山茶炒制技艺”“茶筅制作技艺”等非遗技艺的当代价值,组建起吃“茶”宣讲团、寻“茶”督导团、评“茶”和事团、扶“茶”振兴团4支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伍,深拓文明的载体。文旅“出圈”筑实作用。成立村属旅游公司,引进瞽聾文旅、侯马传媒、锋锋茶话馆等乡村运营团队,组建由100余家民食民宿为成员单位的共富联盟,统一品牌抱团经营。上映儿童电影《茶宴的秘密》《亲近径灵子》,打响“径灵子IP”和“吃茶去”文旅品牌,《“径灵子”带你游径山 禅村吃茶去》入选浙江省首批文旅共富案例名单。
径山村建设,以茶为特色
首先是立足“茶生态”,构建“绿色屏障”走低碳发展之路。新理念共护原乡生态。启动余杭区首个村级生物多样性调查,开设绿色共享自然学校,展出587种野生动植物记录,对全域3000余亩茶园推行绿色产品认证。优质的原乡生态使径山村成为浙江省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会场。新标准共筑茶村风貌。实施美丽乡村项目,对全村300余户住房进行外立面整治、围墙改造等,率先实施农民建房带图审批机制。首创“茶多分”积分兑换治理体系,推行“无保洁员村”创建,村庄环境由“被动管”变“主动治”。2022年被评为“省级美丽庭院特色村”。新举措共强茶业发展。组建由170余户茶农参与的径山茶专业合作社,制定径山茶“六统一”管理模式,解决茶农的生产和包装难题。布局茶十二工坊,打造吃茶一条街,建立“茶仙子”电商直播共富工坊,撬动流量经济发展。2022年径山绿茶产量达6万余斤,销售额突破7000余万元。
持续强化旅游公司统筹运营能力,紧抓径山旅游度假区落成的有利机遇,立足“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做优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径山茶宴”成功申报世界非遗之际,积极融入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以“党建+”工作法为抓手,深入实施禅茶新村、美丽乡村、数字乡村等新时代“千万工程”项目,将项目“含绿量”转化为长效发展的“含金量”,走出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兴文”农旅文融合发展的乡村运营之路,续写别样精彩的“和美径山”。
其次是借力“茶科技”,集成“未来场景”走数智创新之路。发挥农村职业经理人专业特长,打造青创客创新创业平台,截至目前累计孵化入驻16个项目,吸引党政考察团和商业旅游团队年超1000余个。投资1600余万元建设径山茶数字文化产业园,合作开发茶面膜、茶口喷等新兴茶衍生品6大类30余种,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聚焦未来治理,网格智治打造善治体。通过“众人议事厅”线上议事,户主会线下协商,探索成立新村物管会治理模式。开发“云上径山”数字微脑,开通“村民随手拍”等终端运用,动态掌握村情民意,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营造一个安全、畅通、和谐的宜居宜游环境。聚焦未来智慧,规划引领创立联合体。通过党建联建成立“乡村新社区”,共同注资500万元组建“径山控股强村公司”。以“径灵子”IP开发数字版“径山旅游VR体验项目”。结合每年300多万的赴径客流量,新建4处600余个公共停车位,利用农户庭院闲置空位,安装智能地磁,推出“共享车位”,打造智慧文旅乡村。
此外,径山村打造的民主协商议事品牌“茶汤议事”也跟茶有关,该议事机制通过“茶多分”积分激励村民参与协商,凝聚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新乡人等力量,为里洪喫茶一条街打造、茶研学、茶衍生创意产品等多元发展献计献策。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