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树起来 产品走出去 灌云品牌化建设助力农业转型升级
日前,在灌云县东王集镇盐河村火龙果生产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火龙果。“今年,我们第二批火龙果从8月1日起就开始上市,每公斤售价30元,并且供不应求。”基地负责人吴白玉表示,由于在火龙果品牌打造和品质把控上下足了功夫,近年来该基地的火龙果在市场上树立了不错的口碑。
盐河火龙果的出名,绝非偶然。近年来,灌云县把农业品牌化建设作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培育具有本地特色、品质高、口碑好的名牌农产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灌云的特色产品,豆丹海内外有名,今年灌云县仅出售的豆丹卵保守估计就达2亿粒,创收超过4000万元。由灌云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一份数据表明,今年该县豆丹规模以上养殖户超过500户,豆丹养殖面积达1.6万亩,总面积比往年扩大30%左右。按人工养殖亩产150斤、自然养殖亩产120斤,市场均价40至80元计,亩均效益万元左右,这样的收益比传统的粮经作物要可观得多。
灌云豆丹养殖产业之所以能快步壮大,主要取决于灌云豆丹获得了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养殖技术有了“灌云标准”,使得豆丹养殖有了信誉、技术保障,而灌云市场产品容量的欠饱和更深深吸引了县内外的养殖户。外地人瞅准灌云豆丹市场与媒体的聚焦宣传不无关系。自2011年第一届豆丹美食文化节举办以来,每年节庆期间,各级各类媒体汇聚灌云集中推介豆丹美食,从而使灌云豆丹品牌不断提升。
“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还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灌云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品牌树起来了,产品卖出去了,还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农产品品牌的溢价、农产品价值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灌云县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专门出台了《灌云县打造品牌实施方案》,按照规模大、品质好、品牌响和初步形成产业的目标,做大做强地方产业,打响灌云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在建立产学研基地,制定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在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上积极探索,通过设置统一的生产标准,在灌云形成一大批知名度高、产品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整个市场产品标准,造福消费者。
此外,该县紧紧围绕“西菜中粮东渔”的农业发展规划,坚持“两园引领、三带拉动、四中心支撑、五区示范、六大基地推进”的产业布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培植了蓝莓、紫苏、芦蒿、食用菌、莴苣、葡萄、泥鳅等一批特色产业。在推进“二品一标”建设与认证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包装,创建了“沂河淌”牌面粉、“叮当河”牌大米、“万惠”牌芦蒿、“双程”牌酱油、“花果山”牌凤鹅、“王圩”牌西瓜、“小龙女”牌葡萄、“润瑞”牌水产品等一批具有县域特色和地方文化底蕴的农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