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全方位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价值—— “金字招牌”带来“真金白银”
梁平区合兴镇天龙村一组,村民把采摘的柚子放到集中收购点。 资料图
今年7月,“巫溪洋芋”成为重庆市唯一入选首批100个中欧互认证的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这意味着“巫溪洋芋”拿到了出口欧盟的“通行证”,将获得欧盟及其成员国的保护和监管。
“巫溪洋芋”是重庆市已登记的6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重庆立体气候明显,资源禀赋独特,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挖掘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有利条件。”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如何让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这块金字招牌给农户带来“真金白银”?近年来,重庆通过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植入地方文化创意等,叫响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农产品。
技术创新 巫溪洋芋产值翻番
8月初,在巫溪县塘坊镇梓树村,马铃薯(也称“洋芋”)已收完。“不到1个月的时间,我就卖出了300多吨马铃薯,除去租地、人工等成本,今年的纯收入在20万元左右。”40多岁的种植户谢进轩掰着手指算账,高兴得合不拢嘴。
巫溪县地处三峡库区,特殊的山地小气候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据巫溪县志记载,清嘉庆年间,当地已有农户小规模种植马铃薯,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马铃薯更成为巫溪“三大坨”(马铃薯、苞谷、红苕)之首。对于马铃薯,谢进轩再熟悉不过了,每年立秋过后,父亲都要留下一部分收获的马铃薯作为种薯,待来年春季,切下带芽眼的薯块播进地里。“可是记忆中,马铃薯的收成却一年不如一年,父亲眉头紧锁,我却帮不上忙。”谢进轩感慨道。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巫溪县便致力于马铃薯种植技术的研究与创新。“用传统方法种植马铃薯之所以产量低,是因为在播种时,种薯自身携带的病毒一代传一代,最终导致品种严重退化和减产。”巫溪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得为马铃薯种薯脱毒。他们利用生物技术从优质马铃薯种中分离出不含病毒的马铃薯茎尖,茎尖在试管内通过无土栽培技术长大后,再经过移栽或扦插,结成脱毒微型马铃薯,即通常所说的马铃薯原原种。原原种繁育出的马铃薯叫作原种,原种扩繁出的马铃薯为良种,并作为种薯销售给农户种植。
父辈们种植马铃薯过了一辈子的苦日子,谢进轩却靠它致了富。政府不仅向他免费提供脱毒种薯,还定期进行地膜覆盖、配方施肥、晚疫病统防统治等技术指导。“这几年,我种的马铃薯亩产提高了20%以上,每公斤收购价在1.8元左右,产值翻了一番。”谢进轩说。在巫溪县,像谢进轩这样的马铃薯种植户还有10余万户,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约50多万亩。
延长产业链 江津花椒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江津区慈云镇聊月村,花椒种植户杨才清这几天格外开心。几天前,他听说合作社正在和江津四大花椒企业之一的凯扬农业公司商议,拟将花椒树的嫩芽也纳入收购范围内,用来制作花椒茶。“嫩芽采摘可以从每年3月持续至5月,如果协议达成,我种植的6亩花椒树仅采摘嫩芽每年就能卖上1万余元。”杨才清说。
江津被称为“中国花椒之乡”。当地早在元朝就开始种植花椒,至今已有六七百年历史。上世纪90年代,江津便针对其特有的青花椒制定了科技化、产业化、生态化的发展规划,并逐步推行“矮化密植、修剪整形、科学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的科学种植技术。目前,江津区共有62万户农户种植青花椒,全区种植面积达55.5万亩。
每年7月,一簇簇青绿色的花椒果子缀满枝头,花椒林下弥漫着“椒麻”的味道。江津区主产的“九叶青”花椒全国闻名,2008年成为重庆市首批登记保护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然而,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青花椒价贱伤农的情况时有发生,让椒农陷入增产难增收的窘境。为降低市场波动对花椒销售价格的影响,江津区持续发力做大做强精深加工,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优质资源变为滚滚财源。
在江津凯扬农业公司,笔者看到,几名工人正忙着将青花椒装载至智能生产线上,经过冷榨、萃取等工艺生产出高纯度的花椒油。公司负责人说,通过提取花椒果实中的芳香物质,他们还研发了花椒香皂、花椒精油、花椒酸奶等产品,其中,一瓶30毫升的花椒精油就能卖到18元。去年,公司又将产业链从花椒果延伸至花椒叶,制成的花椒茶不仅口感醇厚,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虽然卖到了每公斤1000元,但依然备受市场青睐。
“老椒农都知道,花椒浑身是宝。目前,江津花椒已基本形成了从叶子到枝干到果实的全产业加工链条,花椒树利用率达90%以上。”江津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赋予文化内涵 梁平柚打响品牌知名度
“当梁平柚被赋予文化内涵,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农户销售的不仅仅是一种水果,也是一种情怀,一种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再生。”梁平旭焰农业公司总经理唐晓东说。
唐晓东的老家位于梁平区合兴镇龙滩村,这里自古便是梁平柚的主产区,生长着5000多棵树龄上百年的老柚树。“早在2008年,梁平柚就被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但由于包装简陋、缺乏品牌、宣传单一等因素,产品销售一直停留在低端市场。”梁平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就在五六年前,种植户还没什么品牌意识,采摘的梁平柚无论卖相好坏,都一股脑装在大麻袋里论斤卖,行情最好时也不过1公斤1.4元。
2016年,返乡创业的唐晓东在偶然间得知梁平柚的由来:乾隆年间,福建一位姓刁的知县回家省亲,将福建特有的柚子树带到了老家梁平,经过长时间自然选育,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梁平柚。唐晓东从中看到商机,率先注册了商标“刁老爷的柚”,并融合明清文化,设计出刁老爷卡通形象,印在包装盒上。这一文化创意让“刁老爷的柚”收获了一大拨“粉丝”,这一年,唐晓东的柚子销售价比普通散户的高出一大截。
受唐晓东启发,越来越多的柚农开始注重品牌打造,梁平柚步入品牌升级“快车道”。2018年前后,梁平就以龙头企业为试点,在全区推广柚子分级制度,引导村民按照重量、大小、糖分含量的不同分级柚子,再根据等级高低设置价格,一改过去“大麻袋论斤卖”的状况。2019年,梁平又发布了全新区域公共品牌——“梁平柚”,打出了“柚香,柚甜,柚出色”的品牌口号。品牌通用的包装不仅在显眼位置印上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图案,还以漫画的笔法,结合梁平独特的民俗文化——“抬儿调”,绘制了十几个挑夫抬着一颗硕大梁平柚的场景,寓意“金黄柚海,丰收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