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丽水山耕”:创新生态精品农业的品牌之路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0-08-20

 

    丽水最宝贵的是生态,最具竞争优势的也是生态。“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多、小、散、优”的丽水农业特点。如何做好生态、特色、精品文章,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生态精品农业成为丽水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的地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六年来,好山好水好空气培育出的丽水精品农产品,集体穿上了“丽水山耕”的区域品牌外衣,显现出强大的溢价力,走出了一条逆袭之路——

  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蝉联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类榜首; 产品累计销售额219.6亿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20余个省市;协会会员企业达977家,培育品牌背书产品1453个,培育合作主体1055个,合作基地1153个,2019年度会员累计销售额达84.4亿元,平均溢价超过30%……

  助推产业兴旺、赋能生态产品、激活生态价值,“丽水山耕”品牌的创建,成为丽水创新实践“两山”理念的鲜活样本。

 

  一次创新

  品牌运营实行全面规划统筹

  “在20132014年间,全市有7000多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800多个农业品牌商标。但其中只有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著名商标更是屈指可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创品牌需要广泛宣传、包装策划、技术支撑和大量资金,还需要专业品牌营销人才,靠企业单打独斗很难形成气候。

  一面是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旺盛需求,一面是众多弱小主体无力打造强势品牌,供需脱了节。“这使我们意识到,单纯引导生产主体创品牌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政府直接参与打造品牌。”这位负责人说。

  以“有形之手”打造全新品牌,对丽水而言是一个高难度挑战,即使放眼全国,也无先例可循。为此,丽水邀请了浙江大学卡特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的专家,就品牌命名、品牌定位、品牌理念、符号系统、渠道构建、传播策略等进行全面规划。

  2013年,丽水委托浙大卡特品牌研究中心编制规划。20149月,“丽水山耕”在首届丽水生态精品农博会上登台亮相,从此,丽水步入生态精品农业品牌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区域品牌,“丽水山耕”该由谁所有,又由谁管理运营?对此,丽水大胆创新,整合全市优秀农业主体成立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并以协会名义注册品牌,品牌归属丽水市委市政府,然后由协会将品牌委托给国有的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管理运营。

  “我们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模式,实施母子品牌双商标运营。”市农投公司副总经理范庆伟告诉记者,在这一体制机制的创新过程中,“政府主导”确保了政府对品牌背书的公信力与公益性,“协会管理”体现了行业协会的自律,“公司运营”则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与市场主体的灵活性。

  “作为企业,我们没有这么强的实力做品牌推广,‘丽水山耕’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同时,溯源体系、产品标准化建设,也使市场对我们产品的认可度、信任度更高了。”作为协会会员,浙江正德和食品有限公司在加入“丽水山耕”后,品控更规范,借助品牌效应和渠道优势,企业发展不断加速,年产值从六年前的1000多万元增长到3000多万元,负责人阙维德说,公司与“丽水山耕”的合作越来越深入,“我们正针对当前‘丽水山耕’的新零售需求,从产品口味、包装设计等方面作调整,达到更高的契合度。”

 

  一道难题

  好品质借好品牌精彩亮相

  “以前我的甲鱼卖不出丽水,现在,全国除了西藏,所有省份的消费者都吃过我的甲鱼。”“丽水山耕”创建的第一年,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授权使用品牌的企业有103家,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负责人卜伟绍说,也是从那时起,他养的甲鱼,再也不需要在本地农贸市场叫卖。

  在加入“丽水山耕”前,清江合作社的云河牌甲鱼在农贸市场的销售情况只能算勉强,“每斤批发价才20元,最低曾到过14元,还要求着人家采购。”卜伟绍回忆当年拉着甲鱼去府前农贸市场推销的情景,依然觉得辛酸。

  “仿原生态生活环境里饲养的甲鱼,养殖成本比温室甲鱼高五六倍,品质也好得多,但无论我怎么推销,人家就是不感兴趣。实在没辙了,我只能自己把甲鱼运到菜场去卖,在车边支块牌子,上面写着:生态甲鱼。”卜伟绍说,那时候觉得,只要自家甲鱼比菜场里的其他甲鱼“每公斤贵哪怕二毛五钱,就算成功了”。没想到,即使是这么低的心理价位,也没能实现。

  “怎么才能让人相信我的甲鱼品质是好的?”困扰卜伟绍的这一难题,在他加入“丽水山耕”后迎刃而解。

  加入协会后,清江合作社在市农投公司协助下建立了溯源系统。从那时起,卜伟绍几乎每天都会登陆系统,将自家甲鱼的生长状况、投料情况等实时更新到溯源平台上。

  2015年初,第一批纳入溯源系统的甲鱼上市了。市农投公司为这批甲鱼提供了专用二维码,消费者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对甲鱼的成长过程、检测数据等一目了然。此后,合作社还安装了网络摄像头,在溯源平台中,任何人只要点点鼠标,就能看到养殖场的实况。

  在先后通过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被授权可使用“丽水山耕”这一区域公用品牌后,卜伟绍的甲鱼终于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几年来,他多次跟着市政府、市农业部门去各地参加农业展销会,2016年开始,连续4年荣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合作社的山区稻田养鳖技术模式还获得了全国大赛一等奖。“有了‘丽水山耕’的品牌加持,每斤有机甲鱼卖出了300元的好价钱,年销售额超过了300万元。”卜伟绍说。

  质量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丽水山耕”以“基地直供、检测准入、全程追溯”为宗旨,对产品质量严格检测把关,实现了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全覆盖。截至201912月底,全市加入省市两个平台追溯体系的企业达1419家,完成产品检测样品15465个、851748项次,溯源二维码防伪标签申领使用200万张。

 

  一项突破

  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

  连日来,在庆元县屏都街道百丈村大奔桥自然村的甜橘柚生产基地里,蓝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雷涛和工作人员顶着烈日,穿梭在一株株挂果的甜橘柚之间。“得抓紧时间查看甜橘柚的长势、株产量,测算出挂果率,为8月中下旬套袋做好准备。”朱雷涛说,套袋之后,果实再过三个多月就成熟了,“采收下来的甜橘柚,得在水果分拣线经过分级分类包装之后,才会发往全国各地。”

  “过去卖甜橘柚不懂得分级销售,产品一直卖不远。后来在甜橘柚生产种植地方标准出台后,我们给水果分等级,销售网络逐渐向全国扩展。”朱雷涛告诉记者,也正是在分类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甜橘柚的大小虽然能达到一致,但口感却有酸有甜,很难实现精细化品控,“全靠水果分拣线,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朱雷涛所说的水果分拣线,是位于丽水山耕梦工厂的水果生产线。自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以来,这条生产线每小时能达到4吨的分拣水平,24小时就能完成90余吨的生产能力。

  “水果自动分拣线分两条,第一条根据水果果径、颜色、重量分选,细分为18个等级。第二条是对水果进行酸糖度无损检测分选,酸糖度误差不超过0.5。通过分级分选,可以严格依据水果的大小、颜色、重量和酸甜度进行分等级销售,有效解决了农产品的标准化及商品化率低的问题,更有利于农产品的精准销售、提高溢价水平。”丽水山耕梦工厂负责人屠剑晖告诉记者,以甜橘柚为例,经过水果分拣线的分装后,同类果实的大小和糖度都能达到一致。

  朱雷涛说:2017年我们用40天销出32.5万公斤甜橘柚,而2018年水果分拣线投入运行后,我们仅用12天就销完了55万公斤甜橘柚。”

  “‘丽水山耕’的产品不仅要卖得远,还要卖得快、卖得好。”范庆伟说,这需要在品牌引领下,打通整个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单个企业或农业主体难以解决的标准化、产品营销、冷链加工、物流配送等难题。

  作为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的重要执行者之一,丽水山耕梦工厂是丽水山耕全产业链创新服务综合体,分为三期建设。一期主要建设集初加工、检测、科技、金融、文化等为一体的产业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形成产品集聚、公共服务、要素融合的大平台。目前,已建成的水果、禽肉、蔬菜、干品类四条生产线已正式投入运营。

  “一期着重解决丽水农产品大型分拣中心缺失短板,将丽水农产品原汁原味地带给消费者。”屠剑晖介绍,二期将重点打造农产品深加工及其科研中心,以农旅融合建设为主题,进行文创延伸,并搭建农产品深加工服务平台,培育集多种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小微企业孵化体系。

  目前,“丽水山耕”旗下涵盖1153个合作基地,977家会员单位,包含537个母子品牌商标,产品种类1000余个。“‘丽水山耕’实际上是政府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载体,并形成了‘1+N’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化、标准化、电商化、金融化等多项服务,使产品实现更高的溢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