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赤峰市品牌农业发展方兴未艾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0-07-22

 

近年来,赤峰市大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为品牌农业奠定良好基础。

品牌农业基础良好。近年来,赤峰市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标准化工作,“三品一标”认证规模不断壮大。在赤峰市农牧业局调研了解到,截至2018年末,赤峰市共有80个生产单位、226个农产品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绿色食品企业55家、146个产品有效用标,2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共计89万亩。“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产品425个,年生产总量超300万吨,用标产品抽检合格率100%,产品总数位居自治区前列,迅速扩大的发展规模,为品牌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农牧业品牌意识在各类主体中不断增强。

区域品牌方兴未艾。赤峰市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标志品牌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农产品品牌产业化的发展格局,促成区域性辐射、规模化生产、行业带动的发展趋势。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提升赤峰市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赤峰市培育出了 “赤峰小米”、“赤峰绿豆”和“赤峰荞麦”“蒙都”“昭乌达肉羊”“塞飞亚”“敖汉小米”“宁城”等8个区域性公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经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三是“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赤峰市符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乡镇已经达到101个,其中,松山区吴家营子村等9个村镇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调研中了解到,一是自20世纪90年代,赤峰市就开始以绿色食品为突破的农牧业品牌建设,相继出台了《赤峰市加快推进品牌农牧业发展的意见》《赤峰市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奖励办法》等多项政策,大力促进品牌农牧业的发展;目前,赤峰市农牧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1件、自治区著名商标73件、赤峰市知名商标171件。二是广大生产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品牌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例如,佟明阡禾、林西恒丰等一批农产品生产企业已率先使用区域品牌共用标识,为彰显赤峰农产品悠久历史和地域特色助力 三是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农户也逐渐认识到品牌的价值,自觉参与到品牌营造过程中,扩大了“三品一标”的规模。四是广大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需求愈加旺盛,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有商标和品牌的农产品。

品牌市场营销有待提高。

调查中了解到,赤峰市“三品一标”产品进入大市场的数量不是很多,市场占有率不高的原因是,一是本地农产品包装落后,促销措施不力;二是超市经销商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缺乏沟通,致使购销双方需求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三是进入大型超市门槛较高,令农户和地方生产企业望而生畏。

品牌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内部结构尤其是规模结构不合理。存在小企业多、技术水平落后,产品难上档次的现实问题。以粮食为例,赤峰市80%以上的粮食以原粮的方式出售,一些经过初级加工的产品,因加工不细、包装不精,直接影响来品牌的形象和附加价值。二是各旗县区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不平衡。从全市看,以红山区为中心的地区发展较快、水平较高,北部旗县区发展缓慢。三是相关产业之间的发展不够协调。与农产品加工业相关的农产品生产、营销、物流配送及服务之间的产业链条连接不紧密,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转效率。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一是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规模较小,经营水平偏低,辐射带动能力较差,没有形成与农牧民利益连接紧密的产业链。据统计,赤峰市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466家,完成销售收入仅为246.3亿元。二是农业生产中组织化程度较低。分散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在市场交易谈判中处于劣势,开拓市场能力不足。三是不同农户之间在技术、资金和生产环境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难以维护品牌在内的一致性特点。

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据有关部门蔬菜定量检测结果,检测的蔬菜上仍有禁限用农药残留,部分产品同时有多种农药残留检出。

农牧业品牌发展人才缺乏。

适应新型农牧业发展需要的青年人才和后备人才不足,留在农村牧区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是妇女及老人,农牧业实用人才后备力量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型农牧业的发展。

提升品牌营销能力。一是全面加强品牌农产品包装标识使用管理,提高包装标识识别度和使用率。二是充分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产品发布会等营销促销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品牌流通渠道。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电子商务,加快品牌农产品储存上行。

构建农业品牌体系。一是以县域为重点加强品牌授权管理和产权保护,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一个优势区塑强一个公共品牌。二是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积极培育粮、肉、蛋等“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三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载体,创建地域特色鲜明“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夯实品牌发展基础。一是统筹农业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设施项目建设一批规范标准、生态循环的农产品种养加基地,加快农产品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提高农产品供应能力。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将绿色生态融入品牌价值。三是严格落实现场检查制度,加强证后监管,建立退出机制,增强“三品一标”公信力。

加强品牌人才培养。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加大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创新培育方式,从乡村中选拔一批有基础、有信心的农牧民进行技能培训,加快建设一支乡土专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