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报告》发布
日前,“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暨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盛典”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共迎全面小康胜利年,共创品牌强农新时代”为主题。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陈晓华
探路中国农业品牌时代
当前,“农业品牌化”越来越受关注,但国内深入研究和实践者寥寥无几,真正成功经验和可复制的成功模式更是屈指可数。就此,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郑志受表示: 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系列活动目的就是为推动“区域农业品牌化”迈向中高端水平,是凝聚各方智慧分享区域农业品牌建设经验的平台,希望社会各界共同为新时期品牌强农发展贡献新模式,为推动我国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他特别指出,这既是对党和国家提出“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的积极响应,也是对中国农业品牌形象塑造的积极探索。
“我们要建立起优质产品的标准。没有标准的产品,最终是走不远的。这一点,很多地方不太重视,所以,下一步要加快地来推进地方的产品标准治理。”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在现场的发言时指出: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产地环境,就很难打造出优质的农产品,也很难创出叫得响的农业品牌。如何把产地环境保护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现在,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的问题,对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构成了威胁,所以我们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切实地把农业的产地环境保护好。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用专业的视角和详细的数字分享了他对我国品牌发展的思考。他表示,我国品牌建设已取得的重要成果,品牌评价取得国际突破,中国特色品牌评价机制基本建立,中国品牌价值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中国品牌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下一步工作重点可围绕培育国际优势产业品牌集群;培育区域品牌,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中国品牌日”大力宣传中国品牌正能量来推进。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 刘平均
诠释“农业品牌”核心价值
打造区域农业品牌过程中,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离不开农业专家集思广益和对优秀案例的解读借鉴。在本次论坛上,多位地方政府就区域农业品牌发展发言,共同探讨这一业态的升级之道。
“今天的消费者和过去的消费者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不仅仅是生物人,还是社会人,同样也是符号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立体多元个性的符号象征着的消费已然形成。”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从消费者层面出发,深度诠释了她对于区域农业品牌发展的一些看法。
临沂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韬对“产自临沂”区域农业形象品牌解析时表示:“产自临沂”品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逐步摸索到了与市场结合的新路子、新模式,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07家,“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2006个,居全省第一位,品牌价值过1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达到11个、企业品牌达到7个。今后临沂市将秉持“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理念,进一步强力推进“产自临沂”品牌强化工程,使“产自临沂”品牌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
论坛上,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与中国品牌杂志、新浪微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为中国区域农业品牌提供更多服务,推动更多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
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报告发布
在由传统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农业农村领域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会上,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研究中心重磅发布的《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19年度)》,被与会嘉宾称为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的年度风向标。
《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19年度)》从政策扶持、创新示范、现象分析和机遇趋势四个方面总结了2019年我国区域农业品牌的发展现状、创新、现象和未来趋势,同时囊括了年度新闻事件、年度案例、年度人物、品牌影响力等内容。
报告显示,我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和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均存在优势和短板。其中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存在公共背书、地域文化、全面定位性以及辐射带动性优势。面临着品牌同质化、品牌保护欠缺、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等问题。同时,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存在“产品种类繁多、市场需求空间大、形成特色产业化生产基地、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等优势;但同时存在产业链条短、大而不强,假冒伪劣重灾区,影响力仅限局部地域和物流运输滞后等问题。
针对我国品牌农业发展目前的现状,报告梳理了5种现象。包括“一哄而上” 同质化严重、“劣币驱逐良币”、部分区域农业品牌还在“睡眠”中、一味追求品牌“一夜成名”、优质农产品竞争力不强,难以满足价值化的需求等,希望能对未来品牌农业的发展起到提示作用。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国农业品牌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新的发展空间,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包括“品质消费”将成为主流消费观;农产品将迎来品质提升新时期;以品牌为引领,让好山好水好产品转化为农民的“聚宝盆”,区域农业品牌与城市品牌、文旅品牌的融合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