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让“青字号”品牌靓起来:放飞绿色“硒”望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19-10-16

 

  10059007_387635.jpg

丰富多彩的富硒水果蔬菜。

  富硒西红柿、富硒红提葡萄以及富硒鸡蛋、富硒大蒜、富硒土豆、富硒油菜、富硒牛羊肉……10月11日,在海东市平安区高原富硒产业发展论坛暨招商引资洽谈会的产品展会上,记者看到平安区培育出的一系列富硒创新产品和特色富硒农货,引来“硒客”如织,来自北京、湖南等地的客商纷纷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如今,随着居民消费层次和结构不断的升级,人们从吃饱,变为要吃得更好更有营养和更健康,而富硒农食品上市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富硒功能农业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高级化、多样化的定位。

  在我省,依托丰富富硒土壤资源的平安区,其“高原硒都”的品牌影响力正在扩大,“高原、绿色、有机、富硒”的特色农畜产品正在走出青海,走向全国。目前,平安区从事富硒种养和生产加工的企业达24家,产品种类达30余种,年产值达1.2亿元。

  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小小硒元素,让我省河湟谷地的广袤田野找到了强劲的新动力。

  走进“硒都”看希望

  一场秋雨刚过,农民李索元便抓紧时间在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区种植的两个大棚内观察果苗的生长情况。“大棚是政府帮咱建的,水、电、路都不用我们管,园区还请来了技术专家指导,真没想到种了大半辈子的地,还能学到技术种出了一份‘产业’。”忙碌的李索元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里种植的富硒蔬菜和水果,每年都会吸引很多游客来采摘,我们也能挣更多的钱了。”

  记者行走在这片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区内,只见一座座温棚在阳光下泛着白光,一簇簇紫色的小雏菊点缀其中。大棚内,鲜嫩的人参果、红提葡萄、西红柿、黄瓜挂满枝头,棚外的田间小路上,前来采摘蔬果的游客一波儿接着一波儿。

  从西宁赶来的市民周洁带着一家老小,在大棚里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袋红提葡萄。她一边让棚主称秤,一边兴高采烈地对记者说:“我经常来这里采摘,虽然价格稍高一些,却能吃到新鲜又含有‘富硒’的瓜果蔬菜,觉得很值得。”

  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平安区逐渐走出了一条农业生产科技新路——物以“硒”为贵。

  与全国其它富硒区相比,作为“中国十大富硒之乡”之一的平安,其富硒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平均硒含量0.44 mg/kg,超过全国平均背景值(0.29mg/kg),土壤硒浓度适中,达到足硒或中等富硒的标准;富硒土壤面积较广,富硒地层较厚,开发富硒产业具有持久性;典型的高原纯净气候,无有害伴生物、无重金属残留,宜于开发利用,享有“中国高原净土富硒区”“中国高原富硒养生区”和“高原硒都”之美誉。

  马铃薯、大蒜、燕麦、禽蛋、牛羊肉五大富硒全产业链已现雏形;金丝皇菊、苦荞、特色果蔬、油用牡丹、食用百合已具规模;反季节羊肚菌培育试种成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中华钙果、富硒中藏药材培育进入关键阶段,食药同源健康农业潜力巨大;依托富硒资源,打造健康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平安区富硒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散到聚,由园区示范到全域发展,逐步成为全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和重要增长极。

  平安区高原富硒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周起福告诉记者,平安区坚持以园区为平台、基地为依托、企业为核心、品牌为导向,借助“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难得机遇,提出了“壮大富硒产业、实现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生”的富硒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高原富硒生态农牧业发展新路子,全力打造“高原硒都?健康平安”。

  变富硒产业 为富民产业

  初秋时节,正是金花葵成熟收获的季节,记者来到平安区三合镇冰岭山村成合乡村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金花葵种植基地看到,十几名“农事钟点工”正忙碌采收已经成熟的金花葵,这些金花葵经过二次加工后,就可以产出花茶、面膜等产品销往外地,每亩(每亩≈0.067公顷)预计最低收益1万元。

  冰岭山村党支部书记钱有德介绍,金花葵无病虫害,花期长、富硒含量为正常值的3-10倍,收益期又快又长。自去年金花葵在冰岭山村试种成功后,今年1月,就通过成立平安区成合旅游乡村开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3.3公顷,带动44户贫困户,100多人就业,在村民的眼里,这一片片花海就是他们增收的希望。

  村民苏拉毛卓玛说:“之前在工地当小工背水泥、背沙子,劳累一天最多能挣90元钱,如今在美丽的金花葵基地里,闲暇时间背起小背篓,过来采采花就能轻松拿到80元的工资。”

  据了解,今年7月,平安区羊肚菌试验示范基地里反季试验种植的羊肚菌出菇了,由此,有着“中国十大富硒之乡”的平安成为全国唯一能产出反季节羊肚菌的地区。据基地员工王永祥介绍,新鲜的羊肚菌按照国内市场收购价1公斤150元计算,1亩地的保守收入相当于普通经济作物亩产收入的10倍左右。

  从事羊肚菌种植生产的青海希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苗希泉告诉记者,他们把羊肚菌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我们有自己的销售网络,都是提前预定的,通过机场空运发货,不愁卖。尤其是平安富硒资源丰富,让我们的羊肚菌更加叫得响。”苗希泉说。

  这块珍“硒”宝地,正在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带来福音,将富硒产业变为富民产业的新景象比比皆是。

  “我家有20亩山地都被流转了,不仅每年能拿到补偿的钱,我还在这里的富硒农畜产品科技公司上班,收入挺不错的。”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的农民赵有福心满意足地说。洪水泉乡地处浅山,由于干旱缺水农作物产量低,当地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自从发现这里是富硒地带后,土地一下子就“热”了起来,吸引来不少投资者来从事农牧业产业化的经营,乡亲们也从中尝到了不少“甜头”。

  青海绿雏富硒农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奔着这里的“富硒”来的。记者随同公司负责人走进工厂生产区,经过紫外线杀菌消毒,穿戴好专业防尘隔离服,才能与这里的富硒鸡蛋近距离接触,车间里,标准化建设的鸡舍干净有序,一颗颗新鲜的鸡蛋在自动捡蛋机的传送带上滚动着,另一头,来自附近乡村的农民工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摆放包装……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林下生态土鸡养殖,并种植富硒含量较高的燕麦、苜蓿草等农作物,以生物转化的饲养方式添加饲喂,实现了鸡蛋的自然富硒。同时,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周边近千名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叫响高原富硒品牌

  富硒产业,一边牵系农民增收,一边牵系人们健康需求,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引擎,平安区依托稀有的富硒资源正在迎来农业转型升级的又一个新的春天。

  2010年初,我省首次在海东市发现840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其中,平安区富硒土壤面积达600多平方公里。由此,平安区编制规划,初步构建现代富硒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引领”的策略,大力发展有机富硒生物产业,加快发展富硒加工产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抢占产业制高点。结合平安特色优势农畜产品,注册富硒产品专用标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与省地勘局联合成立青海省高原富硒资源应用研究中心,开展富硒产品检测工作,强化科技对富硒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全区富硒产业发展有章可循,富硒农产品标准统一。

  肉质丰厚、甘甜爽口的西甜瓜,脂肪均匀、不膻不腥的羊肉,色泽鲜艳、营养丰富的蔬菜,正是因为这片富硒的沃土,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欢迎。参加高原富硒产业发展论坛和招商引资洽谈会的观摩团一行边走边看,对平安区大力发展富硒农业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目前,我国农产品已进入品牌化时代,农业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又一途径,农业大而不强,品牌杂而不亮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农产品交流协会会长张玉香表示:“打造‘高原硒都’这一区域公用品牌,要突出‘高原硒都’富含硒元素的特色,通过打造‘政府+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农民’的产业链联合体经营模式,从种植到加工,真正做到质量立业,才能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同时,‘高原硒都’品牌要叫得响,必须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使消费者能吃上更生态、更营养、更健康的富硒食品。”

  近年来,平安区重点发展富硒投入品、富硒农产品深加工、富硒功能性食品和生物医药等重点产品,并通过互联网+扶贫、富硒文化体验等营销策略,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难得机遇,全面提升平安区富硒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打好富硒“金招牌”,推进该区区域品牌建设及影响力升级。不少与富硒产品有关的公司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在短短几年的时间,成为海东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无疑,品牌的支撑在企业、在产品。为此,平安区副区长韩秦表示,平安区将以中国首个“超净富硒区”和“中国高原富硒养生区”为发展定位,实施“执行一个规划,打造一个园区,建成一批基地,引进一批企业,树立一个品牌”计划,谋好富硒产业局,鼓励和扶持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加工企业发展壮大,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做大、做强、做精青藏高原富硒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