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黄山茶叶“驰骋而来”:茶产业如何成为新引擎?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1-09-13

 

827日晚,一趟特殊的火车专列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开出,一路向西奔赴目的地——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行程全长约5590公里,预计要行驶15日。

这是黄山——合肥——塔什干“茶叶专列”,也是安徽首趟茶叶专列。39个集装箱中装载着来自黄山的中国绿茶,货重超800吨,货值超118万美元。

随着第一趟茶叶专列向着更大的市场驰骋,黄山市的茶叶企业也开始越加忙碌。近日来,黄山一品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抓紧进行出口茶叶的包装,这批30015个货柜的茶叶即将搭乘中欧班列第二批茶叶专柜奔赴乌兹别克斯坦。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公司已经通过中欧班列发出了80多个货柜1600多吨黄山茶叶出口中亚。

 

1630977154333.jpg 

作为全新的陆路物流通道,“茶叶专列”将助力黄山茶叶外贸发展,同时对推动黄山茶产业的出口与转型升级,加快打造新时代的万里茶道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盛名在外的旅游胜地,黄山市旅游业更为人熟知。实际上,黄山市也是全国重点茶产区和安徽主要茶产区,拥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知名茶叶品牌。

2019年末,黄山市茶农有70余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67%。由于地理环境制约,传统的水稻、小麦等种植不符合黄山市实际,发展壮大茶产业,已经成为推进黄山市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致富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途径。

在黄山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茶产业作为黄山的特色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近年业绩喜人,呈现勃勃生机。

科技助力,传统茶业焕新生

历年来,黄山市把茶业作为发展精致农业的突破口,持续推进茶业提质增效,茶业经济做大做强,茶叶品质不断提升,茶叶市场持续扩张,茶企、茶农收入不断增加,取得了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2020年,黄山市茶园面积增至80万亩,茶叶总产量4万吨,同比增长3.1%,茶业全产业链产值150亿元;茶叶出口、创汇额分别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九分之一;黄山市茶企中有2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预计今年茶叶综合产值达180亿元。

在推动茶产业发展中,如何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是一大难题。

据了解,根据黄山市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规划要求,黄山市科技部门以茶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鼓励企业开展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应用以及本土特色茶叶种苗繁育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形成具有科技含量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

撕开一袋太平猴魁速溶茶粉,放入一瓶矿泉水中,立即如新沏的茶,汤色清绿明澈,滋味醇厚回甘,这是当下年轻人最爱的茶饮品,也是由黄山华绿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研发的新品。华绿园公司是位于黄山太平经开区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生产各种茶与草本植物速溶粉、浓缩汁及纯天然固体饮料。

华绿园公司研发团队成员揭国良博士提到,公司拥有1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有茶、花草、水果、谷类、咖啡等系列120多个品种,今年9月份二期工程投产后,仅速溶粉、冻干粉产能就达400吨。茶叶及草本植物提取的产品,不加任何香精、色素等添加剂,不仅质量安全、使用方便,还可实现原材料平均增值10倍以上,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茶农增收。


1630977183943.jpg 

此外,黄山市也支持突破茶叶数字化拼配技术、茶叶粉尘控制技术、茶叶产品贮藏保存与精深加工等技术瓶颈,推广应用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名优产品自动化加工生产线。

在太平猴魁核心产区,黄山区猴坑茶叶公司研发团队正在研发生产一款面对年轻人市场的茶叶新品,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猴魁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方继凡介绍说,在立足于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品,是新时期发展茶业经济的新趋势。今春推出的特级以下太平猴魁在市场上很畅销,明年将进一部扩大规模,预计特级以下的太平猴魁产量可以达到250吨,让名优茶走进更多人的茶杯,仅以此一项茶农就可以增收10%以上。

而作为太平猴魁核心产区的守护者,方继凡还是黄山区猴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茶乡旅游,兴建观湖栈道、茶园休憩亭、太平猴魁博物馆,推出了茶王庆、茶艺等一系列茶文化民俗表演,发展与茶乡氛围相得益彰的水上古筝、舟上轻舞等活动,还创新使用3D建模和全景VR形式让广大游客一览茶乡全貌。今年以来,猴坑已接待游客达24万人次。茶旅结合,让绿水青山发展成金山银山。

同样,在黄山毛峰唐模生态茶园基地,谢裕大茶叶公司投资上千万元在6000亩的丘陵茶园中,建成茶园喷灌系统,栽种观赏性林木、花卉,实行科学选种、育苗、无性系繁殖,打造智能化生态茶园。同时,依托茶科技、茶文化,延长产业链,拓宽茶产业,建设茶文化博物馆、水滑道、滑草、风车大道,推出“我和爸妈学做饭”、团建等茶文旅游项目。

基地负责人桂利权介绍说,“今年接待游客超过了12万人,最忙的时候我们停车场全部停满。现在还在规划,要增加一些茶叶和文化旅游结合的新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现在正在建设,马上增加的是一个孔雀放飞项目”。正是依靠茶科技、茶文化、茶产业,谢裕大茶博园成功探索了一条经营高效化的综合型生态茶园模式。

由黄山旅游与赛富基金共同增资控股的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省太平猴魁茶首个规模企业,也是通过科技不断推动传统茶业发展的一家典范企业。

六百里公司在全省茶业系统率先启动区块链技术赋能太平猴魁全产业链。按照高端产品进行溯源基地建设,线上对接黄山智慧旅游平台,实现六百里猴魁各端口产品展示、交易。线下对接溯源系统,将茶叶的育苗、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数据进行整合,打造大屏展示区和现场观摩区,同时数据实时传递给区块链保存,建立共享数据库,电商平台各入口可实时查询溯源信息。

顺应潮流,网络电商如火如荼

2020年,在疫情的冲击下,黄山市知名品牌茶叶企业网上销售额仍有增长。如黄山市猴坑茶叶发展有限公司19年网销额1241万元,20年网上销售额达1940万元,增幅高达56%。

据数据平台监测,20211-7月份,黄山市茶叶(饮料类)网络销售额7.91亿元,同比增长36.6%,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4%,保持着良好态势。

一方面,随着消费者观念的变化,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成为影响消费者下单的重要因素。黄山市积极引导茶叶企业提高品牌化发展意识,主动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的要求,推进黄山茶产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使黄山茶产业成为黄山的一张靓丽名片。

另一方面,黄山市把“互联网+”作为助推黄山茶产业升级增效的助推器,持续推进农村电商发展,进一步巩固提升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加强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统筹协调和服务能力,实现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多站合一”、兼业经营,鼓励、引导茶业企业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

如今,网络直播成为新的电商销售风口。黄山市政府鼓励企业积极拓展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销售渠道,扩大黄山茶叶网销规模,同时鼓励电商企业通过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开展时令农产品网络直播销售。

“直播元年”2020年开始,黄山市积极在拼多多、抖音等网络平台,开展系列直播活动,邀请市县政府负责人和网红主播为黄山特色农产品代言带货,深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譬如“多多春茶节”直播,圈粉55万人次,销售茶叶60万元,预订春茶110万元。淘宝第一网红主播薇娅等知名主播同步直播,销售黄山茶叶500万元。

“抖音有好货 市长来直播”安徽新茶黄山专场网上销售直播,吸引50余万网友观看,累计下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石墨红茶、石墨绿茶7万件,销售金额达420万元。

据悉,2021年,黄山市谢裕大股份有限公司的60g金奖顶芽黄山毛峰亮相薇娅直播间,直播当晚,观看量达1317万人次,3分钟卖出黄山毛峰2万余份,成交额近200万元。

主动牵线,支持茶叶外贸企业

“茶叶专列”的成功开通背后也有黄山市委市政府的努力。

针对茶叶外贸企业存在的国际货运订船难、订柜难等问题,黄山市商务局主动对接合肥内陆港有限公司,举办中欧班列(合肥-黄山)专场对接会以及黄山本地物流企业与合肥陆港多式联运合作座谈会。牵线市内物流企业、外贸企业,鼓励企业搭乘“中欧班列”,开展铁路货运和多式联运物流模式,

据了解,这趟“茶叶专列”是由黄山交投集团子公司黄山市聚创多式联运有限公司负责将合肥产投集团子公司合肥国际陆港提供的空箱运至企业完成装箱,送至绩溪铁路站发运到合肥北,完成国际铁路联运的接驳运输;合肥国际陆港则借助从合肥北到塔什干的中欧班列,将货物运输至乌兹别克斯坦客户指定站点塔什干交货。

实际上,2020年黄山市一品有机茶叶、茶可思茶叶2家茶企已经通过中亚班列货运出口中国茶叶,共计44箱,货值94万美元;20211-6月金昱茗食品、一品有机等茶企通过中亚班列运输出口中国绿茶51箱,货值129万美元。

此外,20218月初,三辆满载茶叶的集装箱从黄山市金昱茗食品有限公司发车,由黄山公铁联运至合肥,随后搭上中亚班列经霍尔果斯口岸向着5000公里外的乌兹别克斯坦飞驰而去,这标志着黄山-合肥陆港-中欧(中亚)陆路通道正式贯通。

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茶叶企业外贸进出口受到影响。黄山市也推出相关外贸政策对茶叶企业开展外贸进出口给予支持。2020年分别兑现茶企省级、市级外贸促进政策资金共计106万余元,惠及17家茶叶外贸企业。2021年兑现茶叶企业省市级外贸促进政策资金共计80万元,惠及24家茶企;兑现国家级和省级外贸转型茶叶基地资金共计90万元。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贯彻落实总书记“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指示批示精神。接下来,黄山市也将全面实施“开放+创新”,深耕“科创+产业”,坚定“旅游+生态”,围绕建设“中国名茶之都”,立足建设长三角和杭州都市圈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着力推动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