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绿色农业蹚出特色路
宁夏大地,生长着无数“奇珍异宝”:葡萄、蔬菜、大米、肥嫩适宜的牛肉……富足农人、丰足粮仓,彰显黄河两岸、“三山”脚下农业精华之美。
宁夏围绕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加大科研力度,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构建新模式,绿色农业蹚出一条特色之路。
循环利用立体种养
贺兰县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融为一体,打造“稻渔空间”生态休闲观光园,走出了一条农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稻渔空间’采用循环种养、以渔治碱、统防统治等新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稻、鱼、蟹、鸭的立体种养,再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水稻产量和产品品质大幅提升。”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文解密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过程。
高密度鱼池、高标准稻田、深水环沟等基础设施,试验示范智能化低碳高效养殖、稻渔水循环生态立体种养等新技术、新模式,水在“鱼池—环沟—稻田”中闭合循环,实现养鱼产生的富营养水种稻,稻田净化后的水养鱼、蟹等,构建了“1+X”稻渔种养模式。
“在每个鱼塘各养1万条鱼,每条鱼排出1斤粪便,4万条鱼排出的4万斤粪便刚好满足400亩地的施肥量。”赵建文算了一笔账:利用鱼蟹粪便做肥,公司一年节省20万元有机肥料的费用,又增加了10万元养鱼收入,还节约了25%的用水量。
今年,贺兰县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综合治理项目1.2万余亩,集中打造6000亩以上园区式渔业尾水高效循环利用示范区,建设千亩渔业尾水综合治理示范基地5家。
绿色农产品离不开绿色的生产环境。
“我们注重生态、绿色、有机种植模式,先后进行了稻田养蟹、养鸭、排水沟养鱼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宁夏正鑫源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包嘉鹏说,蟹田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在增加效益的同时,提高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种植管理水平和有机产品品质。
正是源于优良的品质,青铜峡市叶盛贡米年销售量达6000吨,最高可以卖到38元一斤,在北上广、江浙沪等中高端市场颇受消费者青睐。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走进平罗县宁夏泰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分子育种、植物病理、种子质量检测实验室里忙着进行DNA提取、分子标记、基因编辑等工作。
“通过实验室的筛选等方法,选育的一个个自主品种从这里走了出去。”该公司总经理裴卓强说,公司柔性引进18名专家、院士组成技术顾问团队,致力于蔬菜新品种研发、繁育、推广,已培育推广瓜菜新品种70多个,年推广面积200万亩以上。
平罗县依托种子研发龙头企业,瞄准市场需求,逐步实现了以传统育种技术为主向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的转变,以高产型品种选育为主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型品种选育的转变,推动种业实现华丽转身、制种技术提档升级。
宁夏种业研究院和分子育种实验室已培育了9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瓜菜新品种,45个品种通过审定或登记,形成了19个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在瓜菜新品种选育上取得了新突破,走出一条科技兴农的路子。
青铜峡市通过建设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改造低产区,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高质量发展集群示范区,推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标准化、品质化发展。同时,投资7830万元建设鸽子山产区中法葡萄酒庄集群示范区,引进以色列节水技术,发展高效节水滴灌面积2.4万亩,让干沙滩变身葡萄园。
规模发展带动共富
初秋时节,罗山脚下万亩酿酒葡萄长势喜人,为“旱海明珠,荒漠翡翠”增添了新的色彩。
经过多年不懈发展,吴忠市红寺堡区已被纳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种植葡萄10.8万亩,建成酒庄22家,年产葡萄酒800万瓶,年销售收入4亿元至5亿元,培育品牌40多个。
如今,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助力红寺堡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发力点。进入盛果期的葡萄园里,农户亩均收入4000元以上,单户收入最高达20万元。“年均带动周边农户劳务收入8000万元,解决农民就业8万人次,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开始显现。”红寺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成片蔬菜田里,菜农们忙着采摘、装车。
彭堡镇先后建成姚磨、河东、曹洼等3个万亩冷凉蔬菜基地,以及别庄、吴磨、蒋口、姚磨等4个千亩冷凉蔬菜基地。带动10多个村组发展冷凉蔬菜产业,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年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多人。固原市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大气、土壤、水源洁净,成就了马铃薯、冷凉蔬菜、固原黄牛等西部重要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全市种植冷凉蔬菜35万多亩,肉牛养殖量达百万头。
海原县天瑞产业集团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成集研发、分选、加工、包装、冷藏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品深加工体系,与近200户蔬菜种植户签订订单农业合同,采用“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小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农户只要用我们提供的蔬菜种子、化肥,按我们的生产标准进行种植,我们不但包收,而且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也兜底收菜。”该公司副总经理梁凌云介绍。
宁夏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聚焦优质粮食、奶产业、酿酒葡萄、肉牛滩羊等特色优势产业,以龙头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支撑,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发展融合化。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