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产品滞销“危机”,看供销服务“新转机”
“眼看这么多梨销不出去,我吃饭不香、睡不着觉,没想到供销社一下子帮我卖掉了7万斤,帮了我的大忙。”近日,南京溧水区永阳街道果农赵德群冒雨向溧水区供销社赠送了 “疫往无前,助农先锋”的锦旗。
时间线拉回到7月下旬。这个季节,各种新鲜水果大量上市。农民期望能有好收成、卖个好价钱,但受疫情和台风“烟花”的双重影响,水果等农产品市场行情陡变,江苏各涉农区水果等农产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销。根据初步统计,溧水区共有黄桃、翠冠梨、葡萄、无花果、火龙果等果品,到9月份果品总上市量约 319.6 万斤,其中黄桃113.2万斤,涉及59家农户(企)。
对此,溧水区供销社采取多种形式抓好产销对接,线上线下齐发力,拓展商超走销量、组织社有企业开展“网络下单、上门送货”的社区团购模式……同时,供销社还引导消费者从供销电商平台下单。“下单后,产品经过集中消毒,再由平台配送人员配送到指定服务点,减少人员外出与直接接触。”溧水区供销社主任赖光荣说。
数据显示,从此次疫情开始到8月23日,溧水区共销售黄桃、葡萄、翠冠梨、黄花梨、无花果约266.1万斤,每斤水果批发价上涨2元左右。不仅助农增收1620 多万元,还保障了南京市民的“果盘子”。
“在为果农办实事的同时,供销社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实现了‘两通一强’。”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陶长生介绍说,一是畅通了需求端,增强与百果园、金色庄园、苏果超市、盒马等大商超、大客户的渠道对接,扩大了“朋友圈”,为农产品的销路拓宽奠定基础。
二是联通了供应端。加深了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系,专门组建了供销服务专班组和微信工作群。“哪家有什么、卖什么,供需双方信息流畅快、市场对接快。通过带农民干、帮农民卖,双方联结更加紧密,供销社掌握了为农服务的主动权,在乡村振兴中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的增收平台。”陶长生说。
“一强”则体现在社有企业的发展干劲不断增强。例如今年疫情期间,供销社下属企业——无想田园电商公司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模式,下沉一线,从田头品控、到产品分拣和包装、运输售后等全链条都有参与。
赖光荣坦言,在为农服务时,他们注意到,部分果农经营规模偏小、宣传意识偏弱,也没有成立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少数农户的主动对接意识还不强,媒体的助销信息发出来后,不少农户才来联系;部分果农思维守旧,经营理念落后,总想把产品一次性批发完了事,对电商直播、代销等形式还很陌生,需要多学习、多尝试。“现存的农产品流通堵点多,农民增收短板要进一步补齐。”
他表示,一方面将与相关部门加强与农民的对接,摸清底数、精准服务,多开展种植技术、电商直播等培训。另一方面,针对因没有冷链设施导致鲜果保存时间短、销售压力大、收益相对偏低等现状,加强布局冷链设施建设,积极宣传冷链应用技术,让种植户感受到冷链车、冷库及农产品地头预冷、地头微仓保鲜模式的好处及长远影响,真正发挥供销为农服务的先行军作用。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