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饭碗装满优质粮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1-08-24

 

   “不离土不离乡,在家种粮也小康。”望着眼前的玉米田,安徽省阜南县苗集镇农民王辉一脸笑容,“今年夏收,50多亩优质专用小麦净赚4万多元,这季玉米长势喜人,秋粮收成也不会低。”

  “有机米香、生态鱼肥,增收空间更宽了。”四川省通江县三溪镇金碑村的蒲克武靠着立体种养、品牌经营,将有机大米销往城市商超,“稻花香里说丰年,好粮卖出好价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国自2017年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来,统筹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和“中国好粮油”行动。截至2020年,“中国好粮油”行动增加优质粮食超过5000万吨,全国粮食产业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万亿元。产业强、粮食安,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稳产与增收互促共进,促进了国家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

  “五优联动”提质增效,种粮更有赚头

  “好种子产好粮,看来,种优质专用小麦这条路走对了。”夏粮卖了好价,安徽省涡阳县陈大镇孙老家村种粮大户孙子富介绍,“今年我选的是优质强筋麦,亩产增加10%,品质都达到国标二等以上,一等率高达60%。”如今在涡阳县,“种优质、种专用”成为种粮农民的新选择。

  “好粮食首先是种出来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说,“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我们坚持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聚焦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撑,促进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相统一。”在好政策引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通过良种供应、订单农业等方式,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

  ——标准化种粮,提质增效促增收。

  在江西省于都县段屋乡康梁村,早稻一开镰,收粮车辆就开到地头抢购一空。“种粮有标准,效益大不一样。”农民段晓荣说,今年从购买种子、肥料到销售,一条龙全托管给中化农业,“工厂化育秧、无人机植保,光这两方面,一亩地能节约200多元成本。”

  “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负责人熊志翔说,通过科技示范、育秧播种、精准施肥等,实现了节本增效,大大提高了粮食品质。

  看全国,从高产到优质,目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为粮食生产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提供了关键支撑。

  ——订单化收购,好粮卖上好价钱。

  “拿着订单种粮,心里不慌。”江苏省东海县驼峰乡八湖村田间,农民曹元锦正察看庄稼长势。今年,他把水稻面积扩大到1300多亩,“好粮不愁卖,加工企业早早下了订单,一斤优质稻谷高出市场价10%。”

  优粮优价,农民种粮积极性更高。各地各有关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着力解决好品种混收混储、优质难以优价的问题,让粮食既能“产得出、产得优”,也能“卖得出、卖得好”。

  ——品牌化经营,“中国好粮油”叫响市场。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好粮油”行动扶持389个示范县和1200多家示范企业,涌现出“吉林大米”“山西小米”“广西香米”“齐鲁粮油”“天府菜油”“水韵苏米”等一大批区域品牌。

  今年安徽省阜南县筛选6个优质品种,主打弱筋小麦,依托中化农业和中粮贸易等龙头企业,发展优质小麦30多万亩。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阜南小麦的优势凸显出来,今年夏收全县小麦一等率达60%,不少加工企业纷纷来求购优质粮。

  服务跟得上,产后储得好,粮食流通服务体系更健全

  产后服务更完善,用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

  “产后不犯愁,种粮有底气。”山东省嘉祥县金屯镇燕屯村,农民乔小德收完小麦又种下300亩玉米。去年,他种的鲜玉米棒还没下地,就被天成农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直接收购变成了现钱。“每斤比市场价高两分钱,还少了运输、晾晒、储存等环节的成本。”乔小德说。

  粮好也要储得好。优质粮食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建立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400多个,农户科学储粮仓近56万套,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需求匹配、功能完善的专业化、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

  绿色储粮更放心,产后损耗不断降低。

  “新粮仓既通风防虫,又隔热美观,丰收后更放心。”在山东省梁山县大路口乡西张博村村民刘传征家,两个天蓝色新型科学储粮仓里,麦子金黄饱实。去年,刘传征家里储存的小麦质量稳定,错峰销售,一斤多卖了1毛多钱,“靠着新技术,一亩增收200多元。”

  目前,全国已推广建设约1000万套储粮新装具,使用储粮装具的农户储粮损失率由8%降至2%以下。通过提升储粮技术水平,国有粮食储备仓库综合损失率降至1%以内。

  质量检验严把关,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抽取了包括稻谷、玉米、油菜籽在内的粮食品质样品36个,覆盖全区15个重点产粮镇街、40余个村、200多户农户。”近日,重庆市合川区启动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合川区相关负责人说,“根据检测结果,我们进一步压实粮食收储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消费者吃上‘放心粮’。”

  全国累计增加检验参数2.9万个,月均检验样品数量增加2.6万个……随着优质粮食工程深入实施,各地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提升国家、省、市、县四级1500余个粮食质检机构功能,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流通网络更高效,进一步激活市场机制。

  “开拓线上市场后,销量一直在提升,好粮油卖到千家万户。”北大荒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绿色智慧厨房七星专营店内,负责人杨春燕正和工作人员将网络直播销售的农产品打包用快递发往全国,“线上开店近两年,13个系列220余款绿色农产品销售额达300余万元。”

  各地积极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发展粮食电子商务和新型零售业态,通过搭建“中国好粮油”交易平台,依托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利用大型综合超市等设立“好粮油”专柜和建设直营店,加大线下销售力度,构建新型销售网络,使“好粮油”产品更加高效便捷地摆上百姓餐桌。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粮食产业持续优化升级

  粮食生产既要保数量,也要保质量,这是在更高水平上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出发点。各地借鉴推广典型经验,着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三链协同”。前端建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中端推动粮油精深加工,后端推进主食产业化,构建从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格局。

  ——精深加工,充分利用每一粒粮食。

  走进安徽省亳州市十八里镇五得利面粉厂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在这里,小麦有多种用途。”车间负责人高国刚介绍,“麦皮用来生产杂粮饼干,麦胚经过技术提取,变成化妆品和保健品等高端原料,身价倍增。”

  延伸产业链,原字号产品少了,精深加工品多了。各地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等食品有效供给,促进居民膳食多元化。

  ——龙头带动,有力支撑粮食产业。

  “产业链上种粮,好麦就有好出路。”河南省永城市新桥镇种粮大户刘新全介绍,3000多亩的强筋麦被河南汇丰集团购买。在生产线上,刘新全收获的麦子变成饺子粉、馄饨粉等专用面粉,销往20多个速冻食品厂家。在众多龙头企业带动下,河南不仅是粮食主产区,也是农产品加工主产地,全国1/3的方便面、7/10的水饺产自河南。

  粮好需要加工好,好粮源吸引好企业。山东省中裕集团在安徽省阜南县新建30万吨小麦加工生产线,改变了当地买原粮、卖原粮的局面。正在建设的皖西北粮食产业园,集粮食仓储、精深加工、物流配送、检验检测、科技研发等功能于一体,为进一步发展粮食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融合,让农户得到更多收益。

  橙黄的稻谷压弯了腰,通红的小龙虾正在上水。在江西省吉水县盘谷镇稻虾共作示范基地,运送小龙虾的车辆往来穿梭。“亩产有机稻800斤,小龙虾300斤,亩利润达5300元,是普通种粮的四五倍。”基地负责人王银笑说,不少农户跟着开起农家乐,带动1423户脱贫户稳定增收。

  各地发展粮食循环经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稻虾共作、农田观光等成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据统计,产业融合发展使农户经营收入增加了67%

  粮食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添动力。张务锋表示,“十四五”时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做好粮食绿色仓储、粮食品种品质品牌、粮食质量追溯、粮食机械装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进一步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端牢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