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横山区着力打造稻田文化 走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之路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1-08-20

 6815-5d7baf32d10d701e598b1046766143b7.jpg

横山区打造稻田文化

  “我们村有着多年水稻种植的历史,曾在粮食缺乏的年代解决了当地的口粮大问题。目前种植水稻4000亩,去年每亩收益1200元,总收益480万元,带动贫困户27115人,每户分红1500元。”榆林市横山区响水镇驼燕沟村党支部书记乔俊宏说。

  近年来,横山区涌现出水稻种植大户、农业股份合作社和种植公司,通过技术革新,品种改良,农田整合实施水稻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管理规范化,横山区水稻出现了新的局面。目前,横山区水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无定河、芦河、榆溪河及其支流沿岸,涉及8个乡镇、2个农场、85个行政村,惠及9.4万人。

  日前,在驼燕沟村的稻田里,横山区响水镇党委书记邢海燕告诉记者,2012年,乔俊宏从一二百亩稻田种植试行开始,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最终成立了宏驼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经土地流转采用现代化智能温控育秧,全程机械化插秧,给横山水稻种植带来了无限生机,使横山水稻种植步入快车道,面积不断飙升。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带动了其他水稻种植农场和合作社的效仿和跟随,全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上升,目前,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左右。

  横山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办主任胡云宇说,近年来,该区不断探索稻田种植发展对策,走好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之路,在追求产量的同时着重向品质和品牌发展,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开展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选择优质低耗、高产多抗、适应机械作业的水稻品种,以提升品质。同时,加强稻田种养技术结合,瞄准稻田绿色种养,发展水稻为中心,以特种水产品为主导,以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为特征的绿色种养典型模式。不断探索适合横山区的种养模式来增效增益。形成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稻—虾共作、稻—鳖共作、稻—鳅共作、稻—蛙共作、稻—鸭共作等绿色种养技术模式,实现“以渔促稻、提质增效,生态环保、保渔增收”的发展目标。

  下一步,横山区将打好文化和旅游观光两张牌,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深入挖掘水稻独特的文化内涵,加大水稻文化宣传力度和保护力度,建立一个全方位、立体性的稻作文化。在传承农耕文化中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水稻旅游休闲观光模式的推进,着力打造出精美稻田图文景观,创办有影响力稻作文化旅游节,推广特色稻田农产品等方式,多角度打造横山区稻田文化。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