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巫山“中华名果”的出圈之路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1-07-12

 

    几天前,巫山脆李正式开园,第二届中国(巫山)李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同期举办。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头部电商、物流企业、经销商代表集中涌来,“中国脆李之乡”的热闹如期激活。

  从2011年开展第一次田间试验,巫山培育脆李品牌已走过十个年头。十年树木,将一棵李树深植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长出1918亿元的品牌价值,巫山在贫瘠土壤中开垦出甜蜜硕果,其魄力毅力令人敬佩。当地人是如何讲好脆李故事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脆李还将萌发哪些新枝?走进巫山人的“李”想生活,农业品牌出圈带来的启示,值得关注。

  十年树“李”

  品种高改拓荒峡江山地

  又是一年丰收时,眼看鸡蛋大小的脆李挂满枝头,果农忙前忙后发货不亦乐乎,巫山县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黄明笑得比李甜,她告诉记者:“十多年的努力都值了!”

  目前,巫山脆李种植总面积30万亩,产量达11万吨,产值达16亿元,带动5万农户增收。特色高效农业致富一方百姓,作为果业专家,黄明的职业理想照进了现实。

 

1127624064_16254716698811n.jpg 

脆李挑回家。王忠虎

  每个品牌都有起笔之处,巫山脆李的出生土壤曾圈养着千年贫困。

  上世纪下半叶,以曲尺乡为代表的巫山脆李主产区,还在刨种土豆、 红薯、玉米“三大坨”,房前屋后零星的柑橘和李树,因地理交通限制,难成气候。种什么能挣钱,是村民急切想知道的。

  事实上,独特的光、温、水、肥、气,正酝酿着神奇的芽变——在柑园村一处断崖边,有人惊讶地发现,一株江安李结出的部分果实特别硕大,口感尤为脆甜。这一现象引起了黄明等农业专家的注意。

  “与巫山相邻的奉节,脐橙已经打响名气,我们完全有条件培育出自己优势品种!”自然造就的优异品质对农民来说就像摇奖券,人们更想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中。

  从2007年开始,巫山大力开展品种提纯选优,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试验。黄明和同事乘船下乡,与村民同吃同住,多年如一日奔走在山地陡坡之间。2011年,试验成果第一次应用到曲尺乡中山地带田间。

  巫山脆李采用本砧嫁接,生长周期长,却能保持最纯正的脆爽口感;当地还在生产、管护、销售环节,制定了严格的地方标准;运用数字果园、冷链物流、研究基地,科技赋能最大程度做好品控。

  2016年,巫山脆李通过重庆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20184月,农业农村部授予“巫山脆李”品种权。厚植十余年,巫山终于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如果说规模化种植、科技化管护,奠定了脆李品质,交通改善、政策扶持,则助推了脆李迅猛发展态势。

  调整传统农业结构需要漫长的投入,十分考验决策者的眼光和魄力。在推广层面,巫山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脆李发展,整合各类上级资金115亿元左右用于脆李产业发展,并坚持逐年递增10%以上。

  有了补贴,老百姓1元就可购置1棵树苗,巫山脆李很快扎根在海拔175米—1000米的田间地头,不仅增收致富,填补中山产业空白,还保持水土流失,构筑了长江生态保护的屏障。

  “香”飘万里

  品牌营销远涉北上广深

  品牌化,正逐渐成为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准入证。

  对脆李“经纪人”王阔来说,脆李品牌规模化效应集聚,自己毋需卖力吆喝,专心做好渠道就是踏实的幸福。

  为让巫山脆李打响名气,当地政府“走出巫山看巫山”,在宣传力度和营销广度上,前所未有。这里有另一条时间线值得罗列。

  2012年,巫山曲尺乡召开第一届李花节,借力媒体宣传,村民第一次尝到甜头。

 

1127624064_16254716789771n.jpg 

曲尺乡村民彭斌采摘脆李。朱云平

  “那年夏天,农民把李子垒成宝塔堆在路边卖,最高可以卖到10元一斤。”曲尺乡党委书记徐培涛回忆,“土李子”摇身变成金果子,造就了一批致富榜样。

  2015年,巫山脆李首场专场推介会在重庆市金源大饭店举行,这是真正意义的“出圈”。走出大山、飞出县城的脆李载誉而归,回乡创业的经销商王阔,正是通过这场活动,第一次接到了500份的大订单。

  打铁要趁热,此后,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一路南下北上,开启“天下之行”,脆李多次登上央视荧幕。

  2019年,“巫山脆李 李行天下”全新品牌形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亮相。与此同时,巫山积极做好“三品一标”申报;统一脆李包装、LOGO、防伪标识,做好二维码溯源系统建设及脆李打假、品牌保护……

  打造品牌更深的考量,是挖掘文化,讲好故事。

  依托李产业,巫山还开展“春季赏花、夏季摘果”等系列活动,江南百里李花长廊、江北千顷李庄等农文旅融合景点如春笋拔起,著名歌唱家祖海演唱的《巫山有李》主题宣传曲,让品牌底蕴更加丰盈。

  2020年重庆市区县“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动中,时任巫山县长曹邦兴以“李”相待,妙语连珠向全球观众“云上”推介脆李及衍生产品,120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超630余万人次点赞!

  

 1127624064_16254716872091n.jpg

主播现场搭台网络销售脆李。卢先庆

  流量变销量,线下,巫山脆李由经销商集中收购,销往全国人民的“果盘子”。

  “我们正与重庆华夏粮仓洽谈巫山果品重庆中心城区前置仓建设项目,培育销售龙头企业。”巫山县农业农村委主任王从平透露。

  线上,除了“直播带货”外,还与淘宝、京东、拼多多、微信等头部电商联手,进行网络销售。

  “今年开园三天,我们‘巫山汇’线上渠道就发货1000余件。”王阔介绍。

  “李子还没熟时,我一天就要接待十多家经销商。”种植大户覃传德在庙宇镇流转的果园有120亩,按照定货不定价的原则,大部分李树在开花时就被老客户定完,每年都有晚到者抱憾而归。

  一果多“吃”

  产业功能颠覆传统业态

  突破思维的桎梏,往往比冲破地理闭塞更具难度。

  巫山脆李货架期平均60来天,虽已比一般李品延长一半,但是要甜到四季,还需一果多“吃”。延伸产业链条、做大深加工产业、培育农文旅融合项目都是有力实践。

 

1127624064_16254716943121n.jpg 

巫山脆李个头圆润、肉质脆甜。卢先庆

  首先,果农一辈子看天吃饭的情况正在改变——中国三峡集团帮扶巫山研发了近380余件文创产品,其中脆李酥、脆李酱、脆李月饼已投入市场量产。巫山还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分校、江苏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深加工产品。

  其次,“赏花IP”日渐火爆,前两届长江三峡李花节累计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创造综合经济收入5亿元,经典赏花线路带动16个乡镇村民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此外,认购李树、云上种果,入住民宿、李花树下品咖啡等“新零售+新农业”的全新业态也在兴起,激发出更为有趣和炫酷的商业或农业模式。

 

1127624064_16254717006161n.jpg 

果农在果园中对采摘的脆李进行装筐。王忠虎

  2020年,巫山脆李品牌价值达1918亿元,位居全国李品类之首。

  “巫山脆李是绿色健康的生态果,是特色优质的品牌果,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富民果。其处理好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富裕的关系,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展典型。”在第二届中国(巫山)李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对此巫山脆李结出的果实大加赞赏。

  “金字招牌”来之不易,而立足当下,巫山脆李未来又将萌发哪些新枝?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总农艺师洪国伟认为,作为一项农业产业,巫山脆李还有更多功能等待人们去挖掘和利用。他总结为生产、生态、景观、文化承载、服务五大功能,不仅卖产品、卖生态、卖景观,还要卖文化、卖服务。

  他建议,继续拓展产业功能,提升脆李效益。在产李核心区打造李子公园、巫山脆李小镇和巫山脆李人家;申报巫山脆李农业文化遗产;把大溪文化和巫山野人的重要文物复制件放在果园里或景区里,让文物活起来。

  “比如巫山脆李人家,就是一种以回归自然的民宿风格,要有梦一般的意境,画一样的风格。”洪国伟对记者说到。

  实际上,巫山人和李树打交道已千年,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着墨“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描述三峡桃李相间的美景。然而没有哪个时期,脆李结出的果实像今天这样丰硕。产业富、日子甜,绿水青山在眼前,对巫山人来说,就是最幸福的“李”想生活。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