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地理标志多元“造血”“一镇一策”富民兴业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记者:薛佩雯 更新时间:2024-12-19

近日,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广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广东省地理标志协会等联合主办的地理标志特色镇建设研讨会在广东省江门市举行,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和社会组织的代表共同为广东省地理标志特色镇建设和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同期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地理标志特色镇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在全省试点打造的6个地理标志特色镇项目纷纷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吹响了地理标志助力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力提速的“号角”。

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下称运促司)副司长陈仕品充分肯定了广东省地理标志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他表示,广东探索推进地理标志特色镇建设,是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举措,不仅解决了当地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也为其他地区地理标志工作开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运促司将与广东一道,对地理标志特色镇项目建设给予支持和指导,提升地理标志保护和管理水平,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探索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新模式,不断创新地理标志镇建设新路径新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黄绍龙表示,今年以来,广东在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地区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试点在韶关市黄磜镇、梅州市三圳镇、江门市会城街道办、茂名市根子镇、清远市英红镇、潮州市凤凰镇建设地理标志特色镇项目,推进知识产权、地理标志治理向镇街一级延伸拓展,坚持“一镇一策”原则,积极调动地方资源同向发力,构建起省、市、县、镇“四级联动”机制;通过完善一批产品标准体系、实施一批产品“湾区标准”“湾区认证”、发展规范一批用标企业、建设一批展示平台、开展一批宣传推介活动、培育一批放心消费承诺单位、配强一批检测中心、创新一批政策制度,推动各特色镇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市场影响力、保护能力和品牌价值稳步提升,建设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突出“土”字提质量

口感爽脆的佛手瓜、甘甜醇厚的桂岭蜂蜜、药食同源的新会陈皮、色泽金黄的高州桂圆肉、香气浓郁的英德红茶、具有天然花香的凤凰单丛(枞)茶……6个地理标志特色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孕育出众多兼具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的优质地理标志产品。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地理标志资源?与会代表从建立地理标志来源追溯机制、加强应用标准、检验检测等多个角度分享了经验做法。

江门市新会区创新推出新会陈皮数字化溯源管理系统,形成实时的新会陈皮产业地图和新会陈皮道地生产数据库,全过程全方位监测假冒伪劣行为,同时有力推进“湾区认证”,发放首张新会陈皮“湾区认证”证书;高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在根子镇挂牌成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站”,为当地企业尤其是地理标志企业提供专业知识产权服务和指导;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打造茶叶检测平台,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鲜叶进厂抽检和毛茶收购源头检测体系……一系列有效举措在地理标志特色镇落地生根,进一步提升地理标志保护和管理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土特产”叫好又叫座。

在华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钟继军看来,建设地理标志特色镇,因地制宜深挖乡土特色资源、保护好“原汁原味”是一大关键。守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原汁原味”要跳出传统工作思维,可以借鉴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从品种培优、品牌打造、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实现全过程质量把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特”制胜塑品牌

全力打造“小而精”的地理标志站点和“大而全”的配套工程,是广东省地理标志特色镇加强特色品牌建设的有力抓手。一方面,各大特色镇立足区域特色和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普及地理标志文化的窗口和推广地理标志产业的平台。比如梅州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世界长寿之乡,突出富硒农副产品优势和聚合效应,不断提升“蕉岭绿茶”“桂岭蜂蜜”“三圳淮山”“蕉岭冬笋”等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肇庆市建设13个地理标志驿站,通过设立地理标志产品专柜、组织直播带货、开展“一村一品”地理标志培育擂台大赛等途径,有效提高地理标志品牌的曝光度和销售转化率。另一方面,各大特色镇深入挖掘本地人文风情和特色元素,打造地理标志区域 IP形象,比如韶关市新丰县黄磜镇围绕新丰佛手瓜打造“佛手瓜宝宝”IP形象,并将相关元素运用到全镇路牌、旅游打卡点、提示牌等基础设施中,讲好地理标志品牌故事。

此外,6个地理标志特色镇大力建设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通过行政指导、举办地理标志品牌保护培训班等方式,让民众熟悉地理标志、让企业规范用标、让市场认可地理标志,营造“文化认同、动作协同、效益趋同”的地理标志社会氛围。

“地理标志产品,相较于一般的农产品更具有品牌价值和市场优势。”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韩秀成建议,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当珍惜并充分运用好地理标志品牌引领作用,通过地理标志“大品牌”带动当地“小品牌”,做大做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

“产”“链”融合壮筋骨

当前,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不足、产品附加值不够高、产业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等仍然是困扰地理标志产业攀“高”向“新”发展的难题。与会代表认为,应推动地理标志产业在“链”上拓展,在“融”上发力。

“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去串联和协同各个利益相关主体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我们团队已经建成了涵盖国内地理标志数据资源的基础数据库,特别是搭建了一个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智慧平台,为推动地理标志三产有机融合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侯剑华介绍。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地理标志+”是进一步延长地理标志产业链条的题中之义,纵向上要打通产销渠道,横向上要融合农文旅,让更多的“土特产”变成“风景线”“文创品”。以英德红茶为例,清远市英德市英红镇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大文章,探索地理标志产业与农文康旅融合发展途径,设计2条以地理标志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并以“英红大客厅”为载体,建设集游客服务中心、红茶文化展厅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促进英德红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截至目前,凤凰镇凤凰单丛(枞)茶茶叶种植面积近8.8万亩,年产干毛茶9046吨、毛茶产值23亿元;2023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30亿元,带动“三农”直接收益超15亿元……一个个“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南粤优品正逐渐长成富民兴农的大产业,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突出系统思维,集合市场监管与知识产权各项政策工具,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推动广东省地理标志特色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共同绘制知识产权基层治理、服务发展新篇章,绘就镇美、民富、业兴、人和的城乡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