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看 “酥梨之乡”的振兴图景

来源:渭南日报 记者:任晓彤 陈墨怡 更新时间:2024-10-28

921e0bd229768df9b5f88df24dadd2db_img_333_107_634_422.png

陕西秦古匠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为酥梨深加工产品挑选优质原材料。本报记者 牛纲

 

金秋十月,蒲城的广袤田畴上,硕果盈枝,“丰”景如画。

党睦镇府华村村民惠珍珠在果园里忙活着,“今年酥梨的品质一如既往得好,产量高,一亩地能产5000斤左右,亩均收益8500元。”罕井镇中山村4000多亩苹果进入采摘季,重庆客商冉坤早早就下了订单:“这个苹果在我们当地口碑特别好,去年订了6万斤,今年订了8万斤。”龙池镇樟树港辣椒试验田里,绿色鲜椒如成串翡翠,城南村党支部书记车小斌介绍:“我们村人均种植樟树港辣椒2亩,有村民种了20亩,年收入能达到25万元以上。”

在蒲城,秋天的关键词是“丰收”。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48.8万亩,总产量63.73万吨,比上年增加2.25万吨,增产3.7%;蒲城酥梨等6个特色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鼎四方苹果”“建平酥梨”“春雨鲜桃”等3个农产品入选“全国特质农品目录”;全县肉鸡存栏达到300万羽,出栏达到1800万羽,入选首批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近年来,蒲城县锚定“一镇三地”(陕西新型工业重镇、关中东部最佳生态宜居地、全国特色农业示范地、区域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决守住“两个底线”,坚持产业发展“里子”、人居环境“面子”和乡村治理“根子”一体统筹,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广袤乡村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筑牢根基 端稳饭碗

施肥、播种、开沟……1018日,记者在蒲城县紫荆街道代家村千亩规模化种植良田看到,一块块农田被耕耘整平,播种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种子和化肥被均匀地播撒到田地里。

“现在,家里12亩地全部流转了,每年村上给7200元流转费,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提起村上的撂荒地整治,64岁的村民常秋侠有说不完的话,由于家中缺乏劳动力,平时她还要照顾生病的老伴和年幼的孙女,种地这件事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显得力不从心。

2022年初,村上全面开展撂荒闲置耕地整治工作,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整合包括撂荒果园在内的1200余亩闲置耕地,实施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每年村集体可增收60万元。”代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建国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就是要守好耕地保护红线,持续提升耕地质量,落实关键增产技术。蒲城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高金龙说:“我们重点围绕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播种等增产技术,因地制宜科学搭配优良品种,强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防灾减灾等措施落实,针对粮食作物‘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全程机械化、机收减损能力,实现大面积提单产目标。”

蒲城县“吨粮镇”“吨粮村”的成功创建就是最好的例证。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去年,蒲城县还争取项目资金350万元,在椿林镇保南洼、敬母寺等村新建粮食烘干收储仓,逐步在镇村内形成“收购+烘干+仓储”的现代粮储新模式,实现了粮食收储由“存粮在家”转向“存粮在库”。

产业兴旺 腰包充盈

入秋以来,酥梨陆续成熟,梨香沁人心脾。在蒲城县党睦镇党南村酥梨种植区,一树树沉甸甸的梨子挂满枝头,客商竞相采购,果农满脸喜悦,一派丰收景象。

“得益于蒲城酥梨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我们目前十几款衍生产品在消费市场供不应求。”1017日,陕西秦古匠心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古匠心)董事长杨建平介绍道。

秦古匠心是集酥梨深加工及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食品企业。公司有完善的产品检测设备和独有的加工工艺,梨膏等主要产品年产量可达100万瓶,年产值超6000万元。

一颗梨从树上摘下来,分拣,包装,送入冷藏室,进入运输链,运往全国各地,或走出国门,制成梨膏产品,蒲城酥梨全产业链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蒲城县在优化酥梨产业布局与品种结构的同时,积极建设高标准出口基地15万亩,有机果品基地4600亩,绿色果品基地7.8万亩,以及高标准酥梨质量安全示范区20万亩。当前,全县酥梨种植面积已达27.3万亩,年产量46万吨,产值高达13亿元,“蒲城酥梨”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攀升至45.97亿元。

位于椿林镇椿林村的春雨甜桃产业园,如今已经成为渭北地区唯一一个“种桃树、赏桃花、卖桃果、唱桃经”的专业产业化园区。“这是我们示范园的盆栽桃树,不仅可以放在家中、办公室里,美化环境,还能开花结果,供人品尝食用。示范园建成高标准生产基地6个,总产值达2200万元,净利润600万元左右,辐射带动6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人均年收入达到3.6万余元。”提起取得的成果,春雨甜桃示范园负责人张春虎难掩激动。

近年来,蒲城县围绕粮食、果蔬、畜牧三大主导产业,深化涉农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目前,全县累计注册登记合作社475个,家庭农场275个,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2463人,9家专业合作社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5家市级龙头企业晋升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和美乡村 美美与共

1018日,走进蒲城县陈庄镇西陈村,目之所及,干净整洁的路面延伸入户,错落有序的农家小院别有韵味,富足和美的景象令人心生羡慕。

“通过多次考察学习,2016年以来,在镇上的支持下,我们依托‘村党组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产业模式,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了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西陈村党总支书记徐建军说。

菌种研发,菌棒加工,食用菌种植、储藏、包装、销售……西陈村将这一产业链条做得有声有色,不仅丰富了当地农产品种类,也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如今,园区内已形成年产菌棒200万棒的规模,去年食用菌销售额达到700万元。

“我们村的菌菇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而且村上的环境也年年变好。”村民徐西胜感慨道,这几年,村上换了路灯、铺上了柏油路,还修了排水排污管道,可以直接通到污水处理站。

今年以来,蒲城县从自身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把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县累计实施农村改厕9.5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75.8%;完成551个村402公里排碱渠清理疏通,累计建成镇村级污水处理站30座,生活污水管控率达到65%;拆除违建临建1.7万余平方米,清理道路荒草5.9万余平方米,村庄清洁面达93%以上;全县17个“千万工程”重点村开工项目164个,占比95.31%

美在面子,更在根子。大家的事大家干,大家的事大家管。为了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蒲城县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一会一室两小组”乡村治理模式,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三事”工作室、建房指导小组和环境卫生监督小组,促进乡村治理成效提升,实现了红白喜事有人管、群众难题有人解、村民建房有人到和环境卫生有人督的良好新风尚,群众幸福感连年攀升。

抬头是“画”,入目是“景”,穿行在蒲城乡村大地,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蒲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雷宇坚定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强化粮食产能提升,推进酥梨产业提质增效,加快畜牧全产业链发展,持续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竭力打造全国特色农业示范地。”

看,“中国酥梨之乡”——蒲城,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逐美而行,风景正好。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