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义乌多措并举解码乡村振兴“致富经”

来源:义乌文明网 作者:陈健贤 更新时间:2024-10-28

春华秋实,夏长冬藏。在福田街道的玉米科技小院内,沉甸甸的水果玉米成方连片;在义乌蔬菜科技小院里,不少游客正在挖蜜薯……眼下正是秋收秋种的时节,希望的田野上到处是喜人的丰收景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这些看似普通的农产品,一头连着农民的增收,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蓝图。如何让村民生财有道?我市镇街、部门出“奇招”,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农民共富的动人乐章。

科技化推动 现代农业高质高效

“大家可以试下玉米科技小院的水果玉米。”第7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一场展示我市“三农”发展成就的科普直播在福田街道玉米科技小院内举行,义乌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副会长、90后“新农人”骆遥通过小屏幕,向全国各地的网友展示在义乌土地上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玉米。

眼下正是福田街道清塘村美丽田园的丰收季,这些新品种的玉米就产自于此。“以前,村里的闲置土地散乱,还有不少小土坡利用不起来,导致村集体经济上不去。”看着眼前的田地美景,清塘村党支部书记骆红波高兴地说,近年来,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村里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和平田整地,大力实施“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模式,把不适合种植的土地进行改造提升,让荒地变良田,激发土地活力,目前已为农户增收50万元。

通过科技化、机械化打造,曾经的荒地如今成了国家级玉米科技小院。骆遥说:2018年起,我们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培育出玉米新品种糯J181。普通鲜食玉米鲜穗产量大约700公斤/亩,我们培育的新品种玉米鲜穗产量达到1300公斤/亩。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打造‘小而精’美丽田园科技平台,并探索数字化建模应用,通过科技小院不断培育、筛选适合本地种植的玉米种子。”

农文旅融合 农产品集体“出圈”

前不久,一场热闹非凡的“共富市集”在后宅街道李祖村举行,来自“大陈小集”的农产品搭上了这趟“农文旅融合”的列车,让大陈特色农产品集体“出圈”。

2019年以来,大陈镇全力打造“大陈小集”农产品区域农业品牌,建造了“大陈小集”线下展销馆,并邀请新农人金靖带领专业团队运营管理。在团队策划下,“大陈小集”整合全镇32个村优质农副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展销,打响了如东塘头粳面、手工南瓜花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大陈凝聚全镇32个村青年委员力量,与“大陈小集”运营团队一起,打造“大陈小集共富工坊”,各相关部门协同发力,统筹整合大陈镇各村农旅资源,形成兴农产业链条,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为各村“量身开发”共富路子。去年以来,共带动200余户村民增收,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300万元,人均增收约3.5万元。

今年国庆假期,“大陈小集”更是乘胜追击,通过“义乌好好逛 大陈好好嬉”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最近都忙着打包道人峰有机茶、虎皮年糕片、手工玉米饼等农副产品组成的‘大陈小集’礼盒,让游客带上满意的‘回头货’。”“大陈小集”线下展示馆负责人说,“大陈小集”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质量安全与品质效益相结合、传统传承与文创赋能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品牌强农、共同富裕初显成效。去年,“大陈小集”为大陈农业增收超6000万元。

   多渠道发力 共富路上一个不落

   义乌红糖、水果玉米、榴莲蜜薯……前不久,在国际商贸城三区一楼大厅,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农产品“评鉴会”,市场经营户不仅现场品尝到各种特色美食,还了解美食背后的科普知识。活动上,市科协、福田街道为农业企业“牵线搭桥”,与我市多家国企现场签订助农协议,依托得天独厚的商城优势,打通农产品进城入市“绿色通道”,让农业企业从单向的“种得好”转变为双向“卖得出、卖得好”。

   同样为构建助农平台、打通销售渠道而努力的还有我市多家公益组织。红水晶公益协会就是其中之一。红水晶公益协会负责人程青梅经常关注着义乌及周边地区的困难农户。秉承着“共富路上一个不落”的宗旨,红水晶公益协会搭建起了助农平台——线下走访困难农户,线上打开销售渠道。通过这样的方式,志愿者先后帮助义乌及周边农户销售生姜、花菜、葡萄、柚子、萝卜等,销售额超60万元。(陈健贤)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