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富民兴村 ——上海市浦东新区两个蔬菜强镇建设观察
清美集团在浦东新区宣桥镇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腰路村的高水平蔬菜水稻种植、科普基地俯瞰图。
确保地产蔬菜特别是绿叶菜的供给,是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必须承担的任务。对拥有近2500万常住人口的上海来说,地产蔬菜不仅保供“菜篮子”,也满足着上海市民的品质生活追求,其重要性不亚于保障粮食安全。上海用于蔬菜种植的土地资源相当有限,市民对绿色、特色蔬菜的品质要求又普遍较高,确保地产蔬菜供给因此成为上海农业的一个“硬核”任务。在寸土寸金的浦东新区,宣桥镇、老港镇先后争取到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分别以绿叶菜和雪菜为主打建设内容,在周边林立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中独辟蹊径,成为上海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一个典型案例。
宣桥镇是上海市第一批蔬菜保护镇,截至目前,镇内常年蔬菜种植面积6180亩,季节性蔬菜种植面积接近3000亩,主要种植上海市场不可或缺的鸡毛菜、青菜、生菜等叶菜。从宣桥镇沿沪南公路一路向东15公里,就是“雪菜之乡”的老港镇,这里出产的“老港雪菜”是上海家喻户晓的乡间美食,但雪菜原材料“雪里蕻”种植面积全部加起来不到3000亩。也就是说,浦东新区宣桥和老港这两个镇的蔬菜并没有种植规模优势,而上海的蔬菜产业综合经营成本比临近的浙江、江苏和山东要高。如果说有优势,上海的市场是周边省市无法比拟的,但区域贸易的紧密性和交通的便捷性,使得长三角蔬菜经营者几乎处于同一竞争环境中。那么,浦东新区创新实践两个蔬菜产业强镇建设的底气在哪里,是因为经营理念还是管理模式?一区两镇都主攻蔬菜产业,其建设实践是异曲同工还是各舞长袖?近日,记者深入宣桥镇、老港镇蔬菜全产业链各环节,观察两个镇的蔬菜全产业链和价值链。
“龙头”带动,延伸补强产业链条
“宣桥镇蔬菜产业能成功构建起价值链,得益于以清美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把宣桥镇绿叶菜产业推向新高度。宣桥镇的生鲜农产品因此不愁卖,通过订单模式和加工环节,种植户和企业都获得了稳定持续的附加值。”谈到宣桥镇绿叶菜高质量发展格局,镇长冯新的话题没有离开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个关键点。
具有地理及交通便利优势的宣桥镇是浦东新区农业镇的代表,20多年前,镇域内便形成了以青菜、鸡毛菜、小白菜等叶菜种植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还带动了“茭白村”“玉米村”等农业生产特征明显的其他种植类特色村发展。为提升产业能级,上海市农业农村部门围绕乡村振兴,将宣桥镇的功能定位在市蔬菜生产保护镇和上海市绿色田园先行区(生鲜蔬菜)上。宣桥镇根据产业定位,集中资源力量发展蔬菜产业,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超过粮食种植面积。如果算上季节性蔬菜种植面积,宣桥镇蔬菜种植面积几乎是粮食种植面积的一倍,这一产业结构反映了蔬菜产业何以成为宣桥镇的主导产业。
蔬菜占有主导地位,不等于宣桥镇顺理成章就是蔬菜产业强镇,毕竟,以鸡毛菜、青菜、生菜等绿叶菜为主打产品,单品价格不会太高,规模又不大,种植环节的产值并不具备优势,蔬菜经营主体水平高低还会影响到产品的高产高效。记者发现,宣桥镇、各村及蔬菜经营主体早早形成了共识,即强化绿叶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一产规模受限,如果得不到二产的支撑,三产也勉为其难,而做强做大二产,必须先进行大量投资,还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诸如清美集团这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集聚于宣桥镇,是自发的市场行为,还是上海围绕绿叶菜主导产业推动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结果?
记者通过冯新了解到,宣桥镇三灶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既有孙桥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这样的时代机遇,也靠各级政府主导并推动,园区于2022年获批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上海新食尚都市产业园,成为上海市唯一一个以绿色食品产业定位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由此,园区集聚了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丰收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更是近百家,为宣桥镇绿叶菜实现订单式、精深加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产业力量。
因为镇域内食品生产企业多,形成订单式农业发展格局不算太难,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种植户都能在绿叶菜全产业链中持续稳定得益,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都自觉加入绿叶菜价值链补链、强链的行列,绿叶菜特色强镇才算得上名副其实。
冯新告诉记者,政府服务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企业引领一产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反哺一产,让更多绿叶菜种植户享受到优质高产高效,是宣桥镇绿叶菜价值链的主要特征。而清美集团通过自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引领、反哺宣桥镇绿叶菜产业,成为了宣桥镇、浦东新区乃至上海涉农企业的榜样。
清美集团原本是以豆制品加工销售为主的企业,2016年,创新实践“中心菜场”终端模式,除了豆制品,增加了其他生鲜农产品,并为市民创造了超市般的购物环境,当年开出15家清美中心菜场店。随后,清美集团不断推动“清美鲜食”社区便利店模式,提升服务功能,到2019年,实践“清美鲜食”线上线下融合店新模式。截至目前,“清美鲜食”超市在上海已达到916家,这些形象统一的社区生鲜店,围绕社区居民生活所需开展“一站式”生鲜销售服务,竞争力迅速辐射到上海中心城区,乡村超市数量也达到了12家。
因为“清美鲜食”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清美集团在绿叶菜精深加工、绿叶菜相关食品加工环节的附加值便有了保障,因此,清美集团在引领绿叶菜高质量发展及订单反哺绿叶菜种植户的一产环节,无论是投资策略还是采购价格策略,都不把利益最大化作为重要指标,而是以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作为内部考核内容。清美集团也因此不负清美蔬菜产业化联合体领头羊的责任,为宣桥镇绿叶菜高产高效作出了贡献。
记者通过清美集团技术中心副总监张志新了解到,2023年,清美集团除了在浦东新区自营7000亩绿叶菜,通过蔬菜产业联合体平台下达的订单总量高达3079吨,订单总金额超过1800万元,宣桥镇的订单总量占到了一半,达1535吨。数据足以说明,清美集团一二三产业的价值链,成就了宣桥镇绿叶菜的价值链。
而这样的价值链构建模式,与同样追求雪菜特色产业一二三融合发展的老港镇雪菜价值链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老港镇政府的策略不是引进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优而强企业,而是持续培育两家雪菜全产业链品牌合作社,其中一家合作社,已经升级成为集国资、集体资本、民营资本为一体的雪菜经营新企业中的骨干力量。
上海大河蔬果专业合作社是其中一家。合作社依托率先在上海构建工厂化、标准化雪菜加工链而快速崛起,并因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而于2018年获得“国家示范社”称号。2019年,和清美蔬菜产业化联合体一样,由大河合作社牵头的大河雪菜产业化联合体成为浦东新区最早的5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之一,充分展示出合作社“老港”牌雪菜的影响力和价值辐射能力。
而上海牛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以“牛桥”为品牌,同样围绕雪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竞争力、影响力,2017年牛肚雪菜腌制技艺被上海市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法人宋陈军同时成为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
2022年,老港镇获得雪菜特色的农业产业强镇创建机会后,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充分整合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继续完善、扩大雪菜加工环节,区级财政为项目建设主体提供产业扶持资金2104万元。同时,牛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浦东供销联社及老港镇集体经济合作社三个法人单位自筹资金900多万元,以“牛桥”品牌为中心,夯实雪菜加工基础设施能力,购置雪菜加工包装设备及冷链中心设备等,从而成功推动了牛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转型升级。
除此以外,老港镇为助推雪菜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涉农项目投资3600多万元完成了大河雪菜收储保鲜中心建设。老港镇分管农业副镇长时帅告诉记者,老港镇目前建成运营的集中腌制池达到了208个,制定发布了《老港雪里蕻酱腌菜》浦东首批地方特色食品团体标准,为企业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提供了依据,种植环节的标准也正在完善中,安全、优质是老港雪菜参与市场竞争的硬实力。
记者发现,老港镇以雪菜种植、腌制的标准化为抓手夯实价值链,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确实难得一见。
品牌引领,释放产业振兴实效
宣桥镇围绕绿叶菜构建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链,和老港镇围绕雪菜这个单品类塑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链,是完全一样的建设模式,而且,两条价值链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即通过价值链实现产业富民兴村。
“老港”雪菜品牌创始人倪新华依托工商业的成功,围绕做强品牌推动雪菜特色产业发展反哺家乡。“牛桥”品牌创始人宋陈军2010年回村后,全力以赴做强品牌推动家乡的雪菜特色产业,以此安抚他那颗富民兴村的初心。记者发现,两位企业家一致看好老港雪菜的价值,除了他们爱农业、爱家乡的情怀,首先是看到了老港镇政府老港对雪菜产业一以贯之的重视和支持。
“2012年,老港镇政府会同大河、牛肚等村的‘两委’班子全面整治雪菜腌制废水污染,我是通过这一事件真正感受到政府对雪菜产业的重视和支持的,也坚定了我做强老港雪菜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宋陈军说。
雪菜特色产业之特,关键在地域饮食文化与习俗,不论是出于保护还是做强的目的,只有解决好雪菜腌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雪菜产业才能跟上绿色发展的时代步伐,乡村环境也将同步得到保护,村民们既能在特色产业上获得更多经济收益,预期的乡村品质生活也能尽快实现。老港镇政府主导解决企业、散户没有能力解决的腌制废水污染问题,是为富民产业为兴村强镇打下了最牢固的特色产业发展基础。
产业、生态、文化的振兴是群众感受乡村振兴直接而具体的内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是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将乡村产业、人居环境、文化建设、乡村治理、集体经济、长效管护等纳入创建目标体系。自己所在的村是否纳入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是基层干部和群众判定自家村子是否跟时代同步的最直观标准,也是市民对这个村进行评价的通用标准。记者发现,2020年大河村成功创建上海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牛肚村将迎来上海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验收,和雪菜特色产业迈向生态高效的发展路径相吻合。
记者通过老港镇农业发展办主任顾熠澐了解到,过去几年,老港镇先后共建起了208个腌制池,其中108个在牛肚村,100个在大河村,这些腌制池的容量,既满足了大河、牛肚两家合作社的产能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散户的需求,而且,镇政府委托第三方统一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腌制废水进行规范化处理,彻底解决了腌制污染难题,老港雪菜产业从此不再有污染环境的后顾之忧。
“大河村、牛肚村之所以能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生态得到保障是很重要的一个前提。”顾熠澐说。
仲秋时节走进大河村和牛肚村,稻香阵阵,偶尔出现的一小片绿色雪里蕻,几乎淹没在绿色稻田中。因此,如果不走进集中腌制区,不走进两家合作社,几乎发现不了这里是老港镇特色雪菜产业的两大基地。一旦走进两大合作社的雪菜加工包装车间,眼前的现代化生产线和包装精美的产品,完全颠覆了普通消费者的认知,毕竟,在大多数消费者的记忆里,保存着的是传统雪菜地坑腌制污水横流的腌制场景,是河水冲洗、河床上晾干的清洗脱水场景,是人工切分、手工包装的加工场景。记者了解到,老港雪菜的加工能力已经完全具备产业能级再上一个台阶的条件,大河合作社现代化生产线的产能达数千吨,以“牛桥”品牌引领的新公司,新建的含自动清洗、切分、脱水、搅拌、包装在内的生产加工流水线一旦开动起来,1.2秒就能产出一包15克到250克装的雪菜,全负荷开动一天能生产出24万包,正常的产能,按照眼下的市场价估算,每天产值达到30多万元。
而这样的加工能力,迅速带动了一产的富民兴村水平。记者了解到,因为雪菜的附加值有保证,相比一季水稻之后的小麦种植,种植雪菜原材料雪里蕻的比较效益优势非常可观,每亩增加12个人工,家门口就业的农民收入增加了,每亩产值增加2000元左右,农户增收了,关键是,种植雪里蕻还不耗费地力。
有这样的产业,农民何愁不富?乡村何愁不兴?
那么,以清美集团为代表的宣桥镇绿叶菜价值链,又如何体现富民兴村的实效呢?
腰路村是最好的观测点。腰路村于2021年成功创建了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腰路村的村民向亲朋好友及游客介绍村子时,时不时会赞誉清美集团。村干部就此向记者介绍说,村民的情感相当朴实,如果不是清美集团为村子的振兴作出了大贡献,如果这些贡献不是体现在每一位村民的获得感满足感上面,是不可能的。
2021年以来,腰路村的发展变化具体而真实,而且,这些具体而真实的变化,不只是体现在清美集团和村集体联合共建的523亩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的蔬菜、水稻基地、联合体蔬菜分拣中心上,也不只是因为有清美鲜家超市、清美味道餐厅、清雅苑为老服务点、清美人才公寓,而是因为清美集团与腰路村共建的模式,让腰路村成为新时代的榜样村,引领了农业产业、农业科技、农村服务、农村生活等全方位的乡村新生活。
如今走在腰路村村委会前的乡村路上,环顾四周,整洁的道路、漂亮的村宅和绿色田野勾勒出了腰路村的美丽指数和示范村品质,最显眼的,是清美集团蔬菜大棚和色彩造型鲜明的民宿。
走进清美集团高大的连栋大棚,展示清美集团参与乡村振兴的展示板迎面而来,每一块展板上图文并茂,向每一位访客介绍清美集团在腰路村、惠南镇桥北村等四个村参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情况,展示清美集团以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共建、自营、共赋、共享四大模式。往里走,是宣桥镇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数字农业平台的展示大屏,实时显示着清美集团在浦东新区7000亩蔬菜基地的运营情况,包括5G无人水稻、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及示范,还有茄果类无土栽培、穴盘工厂化种植等的示范空间。所见所听,无不让访客感受到这个定位为农业科技示范为主的基地,名副其实!
记者通过张志新了解到,和腰路村的共建内容,涵盖了产业、服务、文化三方面,由此,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起了乡村首个清美鲜家生鲜超市、清美味道餐厅,5栋村民住宅更新为清美人才公寓,村集体和村民因此获得了丰厚的财产性收入。广大村民除了以最优惠的价格享受清美鲜家最新鲜的食品外,还以各种方式享受到腰路村的文化营养。与生鲜超市、餐饮店连在一起的文化空间,为腰路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生动有趣的舞台,如村民日记板块,通过村民的视角,展示腰路村振兴的点点滴滴。
大部分的村子,村两委成员在介绍村子发展变化时会着重提到村民的增产增效及村集体的增收,而在腰路村,虽然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万元,村里开出了14家民宿,还有4家民宿在装修中,但是,村两委成员几乎都是围绕村庄品牌来介绍腰路村,传播腰路村乡村新风貌新生活形象,以此和同样由清美集团投资了产业和门店的其他村子形成差异化定位,为循序渐进开发乡村新业态打下品牌基础。
老港镇围绕雪菜特色产业实现了富民兴村,宣桥镇围绕清美集团的共建模式实现了富民兴村,一唱一和,犹如乡村振兴中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生活富裕的协奏曲,也奏出了上海市农业特色产业强镇全产业链建设的和谐乐章。
目标导向,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围绕蔬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塑造价值链,势必要树立坚持、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理念,而从理念到现实,重要的是依靠科技创新掌握新质生产力,解决绿叶菜绿色优质高产、精深加工环节的各类技术难题,突破蔬菜特色产业从种源、种植技术到加工方式、产品研发等环节的传统限制,从而不断完善全产业链,逐步提升价值链。记者发现,在依靠科技创新追求蔬菜产业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老港镇和宣桥镇政府的理念是一致的,即企业是创新主体,通过扶持企业服务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只是服务扶持的企业不同方式不同。
不久前,时帅前往浙江宁波,实地考察鄞州雪菜全产业链,为老港雪菜产业的差异化竞争收集一手信息。他发现,鄞州雪菜的种源好,产量高,种植规模大,品牌建设力度也大,老港雪菜要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必须要从品质、安全方面着手,用精深加工能力弥补产业规模偏小的短板,同时,强化上海消费者对地产雪菜产品质量的信任度,让消费者在体验高品质雪菜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记者在老港采访期间发现,通过精深加工强化上海消费者对地产雪菜产品质量的信任度、获得消费愉悦,已经成为镇政府、经营主体的共识,而且,这个共识已经落实在产业链的各环节。比如,为了达到精深加工的品质,必须从研发适合精深加工的种源做起,在种植环节、腌制环节严格执行标准化,同时,开发青的、黄的、黑的雪菜产品,研发更优质的笋丝雪菜、毛豆雪菜等产品及雪菜配料菜品。
为此,老港镇政府始终积极引导、支持企业走科技创新道路,在大河雪菜收储保鲜中心建设过程中,大河果蔬专业合作社和上海交大农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开展了雪菜漂浮式育种项目,培育出适合老港种植的品种。眼下,借助雪菜新企业成立之际,又整合资源成立了上海市浦东新区雪菜产业研究院。
宣桥镇在引导推动绿叶菜科技创新的进程中,主要围绕服务、支持清美集团的农业科技创新。清美集团入驻宣桥镇三灶工业园区的近20年,先后成立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清美农业现代产业研究院。以这两个机构为科研平台,在浦东新区建成近300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并在种植基地建立地产农产品种植标准化体系,从源头把控浦东地产蔬菜品质。
在科技引领蔬菜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老港镇和宣桥镇又一次合鸣时代之音。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