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助推宜春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宜春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有关部署,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有效实施“三品一标”(即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品质提升、优质农产品消费促进和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农业品牌,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助推全市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引领。围绕农业生产发展,宜春市先后印发了《关于印发宜春市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支持全域创建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市的若干措施》和《宜春市以富硒产业为引领实施“产业兴市、品牌强市”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发展目标及保障措施。加大资金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基地建设、参加展销会及入驻专馆等活动。近两年,全市下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产业链基地建设、产销对接等奖补资金共928.6万元。
强化农业品种培优。持续开展精准育种、重大新品种培育、良种高效繁育,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2024年,奉新县“金奉”猕猴桃成功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全市稻米、油料、果蔬、水产、茶、畜牧、中药材等七大产业内,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名特优新农产品经营主体达283家,年产量达13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40.5亿元。
推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加强产品认证,做好绿色食品新申报和到期续展工作,稳步发展有机农产品,督促获证企业开展认证转换自查。加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评选,继续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目前,丰城大米、樟树花生、上高鸡蛋、铜鼓黄精等15个优质农产品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奉新猕猴桃、靖安白茶等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打造一批标准化程度高、品牌辨识度广、市场带动能力强的“特而精”标杆示范产业,引领带动全市绿色有机农产品优质优价。
打造农业品牌体系。深入实施“生态鄱阳湖 绿色农产品”战略,推动我市农产品品牌深度融入“赣鄱正品”品牌体系建设。组织宜春大米、奉新大米、靖安白茶等6个区域公用品牌和67家企业参加2024年江西省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价。组织靖安白茶参加2024-2025年江西“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广告宣传。积极争取省级农产品品牌项目建设资金,30家“赣鄱正品”认定品牌主体获批实施项目。坚持将富硒产业作为全市农业产业的首位产业来抓,全力推进“宜春宜品”集体商标注册和品牌体系建设,制定《“宜春宜品”品牌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积极推动“宜春宜品”集体商标注册工作。积极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入驻华润Ole、山姆会员店、盒马鲜生等高端商超餐饮平台,大力发展“京东农场”等配套订单农业,有效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高端化营销。
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先后制定了省级硒地方标准9项、市级团体标准8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1项。全市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总数996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66个,有机产品认证71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5个。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数居全省前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2个,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25个,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精品基地18个,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512.4万亩,产量达50.7亿吨,产值达18.5亿元。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落实农产品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推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数字化运用。目前,全市5025家“三前”环节食用农产品生产、收购企业纳入江西省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管理,实现“全域监管一张网、全程追溯一条链、全面评价一幅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实时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实行靶向监管。今年,已完成部级专项监测和监督抽查176批次,省级例行监测956批次,省级监督抽查90批次,市县定量检测4600批次,快速检测36900批次,综合监测合格率98.3%,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217万余张。通过抽样工作的加紧加密,大大降低了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的风险。(张萍)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