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茶圣故里茗茶香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赵 畅 更新时间:2024-10-21

最近公布的2024年“绍兴特色伴手礼”名单,又有两款茶叶榜上有名。茶叶,虽只是一种土特产,但多少也是一个地方的“面子”。至于知名度、美誉度如何,倒不靠自己胡吹海夸,而是专家品鉴出来的,更是广大消费者“喝”出来的。毕竟,消费者都是用自己的“嘴巴”来投票的。

想起当年鲁迅先生对茶的嗜好,或许并不亚于他的抽烟。翻阅他的日记,我们就能读到频频出现的有关喝茶、买茶的记述。他不仅在《喝茶》一文中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他还在日记中记载,1931514日,“以泉五元买上虞新茶六斤”,紧接着第二天又“买上虞新茶七斤,七元”。两天时间就买了十三斤上虞产的新茶,“上虞茶”该是能让他享受“一种清福”的“好茶”。

说到“上虞茶”,确乎有着一段悠远的历史,最早甚可追溯到汉代。汉东方朔《神异经》上载:丹丘子在境内瀑布岭(今属上虞)发现“大茗”的野生茶树(见《上虞名优特产》)而至少自唐代始,就有人工栽培和加工茶叶。“茶圣”陆羽曾于公元764年泛舟舜江考察,《茶经》中即有茶叶“浙江以越州上”的记载。

如果说,早先对茶叶这一神奇“浊世仙草”的利用,乃基于治病祛疾抑或养生成仙的考量的话,那么,一俟褪去道教色彩,至唐代其更多作为大众饮品而“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时,“上虞茶”的种植和加工也得以开枝散叶。

曾记否,日本僧人最澄入唐以后,他先在天台国清寺学习,后到上虞峰山道场拜高僧顺晓为师,被传授密宗佛法的“两部灌顶”和部分“种种道具”,并带得《茶经》及茶籽引种至日本,从此使日本成为最早得到中国茶种的国家。对这个历史故事的钩沉,既给“上虞茶”抹上了浓郁的文化底色,也绣出“上虞茶”种植历史的深厚底蕴。

我不敢肯定茶具在茶业发展中是否有过核心的顶托作用,但我敢保证,当青瓷茶具面世时,它在影响和改善人们的茶饮方式并通过茶饮助推茶业发展上,定然扮演过独特的重要角色。要知道,上虞可是世界成熟青瓷的发源地!当满眼青绿的一拨拨茶具如出浴的美人华丽出窑时,那是怎样的一道惊艳呀!

当绝佳的茶叶与精美的茶具相遇,珠联璧合间自是推动了上虞的茶业生产,好茶、名茶的呼之欲出,也便水到渠成。明万历《绍兴府志》说,上虞后山产佳茶、大白山产仙茶。清嘉庆《上虞县志》记载上虞有覆卮山茶、雪水岭茶。清光绪《上虞县志》还记载大山村(今属宁波余姚)有鹁鸪岩茶。

茶叶,与诗人总是有着天然的联系,总能引爆他们情感的闸口。黄宗羲为此撰《凤鸣山茶诗》云:“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雨前。两筥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黄宗羲的诗既吟诵了采茶、制茶季节时的盛况,也把茶农迫不及待品鉴新茶的满心喜欢,都融化在了一碗滋味清香、润喉怡神的茶汤之中。

好山好水滋润着源远流长的“上虞茶”,“上虞茶”的琼浆玉液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茶农、茶人。“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该是其中一位出类拔萃的上虞籍名人了。曾记得,从日本学成归国的第二年(1923),当代茶圣就筹得了3000枚银圆,在上虞县南部四明山麓的泰岳寺试办茶场,研究茶叶生产与制造技术。从此,上虞开始了大规模栽培茶园的历史。19371月,他又马不停蹄在上虞与嵊县交界处,创办了一所专门研究茶叶产、供、销的三界茶叶改良场……这一件件,一桩桩,生动诠释着茶圣身上永不枯竭的乡恋、乡情与乡愁!

当我从当代茶圣的弟子、著名茶叶专家刘祖香口中,得悉改革开放以来,上虞茶园面积已有近5万亩,尤其通过名牌产品的培育,先后开发出“觉农舜毫”“舜水仙毫”“英台仙毫”“龙浦翠茗”“岭南辉白”等系列茶,有的还多次荣获国内外金奖,并占有不小的市场份额时,我想这于当代茶圣而言,该是多大的慰藉呀!

“难忘家乡养育恩,朋辈戚友人人亲。曹娥江水深千尺,不及父老赐我情。”前不久的一天,当我以崇敬的心情来到当代茶圣的墓地,肃立在当代茶圣墓碑前,吟诵起198310月已愈80高龄的当代茶圣回老家写下的这首《怀茶乡·七绝》时,我深深觉得家乡开发的系列名茶,既是家乡人对当代茶圣最好的纪念,可又何以不是当代茶圣对家乡最好的回报呢?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