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乡村振兴走向“专精特新”
日前,长三角专精特新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赋能三星村签约仪式在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举行。双方将围绕长三角专精特新乡村振兴服务专家工作站成立、三星村三农新媒体账号打造、“凤桥水蜜桃”国家地理标志名特优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和数字化营销以及城乡融合统筹发展等开展合作。
“凤桥水蜜桃”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种植纪录。三星村是“凤桥水蜜桃”的核心产区。随着时代变迁,当地水蜜桃产业越来越红火。
目前,三星村已基本形成以水蜜桃、葡萄产业为核心的特色产业,每年总产值达1.5亿元。“凤桥水蜜桃”拥有三个“国字号”头衔——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一趟开往春天的“幸福班车”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村民们只能肩挑背扛走路去城里卖桃,很辛苦。自从20年前101路公交车通车后,大伙可以在‘家门口’坐车去城里了。”回想起101路公交车通车时的情景,三星村党委书记徐利军仍激动不已。
让徐利军赞不绝口的101路公交车,是嘉兴市最早连通城市和乡村的公交路线之一。 “与20年前比,现在公交沿线大变样了,乡村越来越美。”101路公交车司机沈水根感慨。20年来,101路公交车载着一拨又一拨乘客,奔赴一场又一场“城”与“乡”的约会,也见证着城乡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千万工程’指引下,村里生态和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我们借助千亩桃林优势,积极举办以‘桃’为主题的农文旅休闲活动,努力把桃林变景点、把农房变客房,吸引了大批游客。”徐利军说,考虑到村子周边有双窑遗址和杜家桥明代单孔石桥两个市级文保点,村里还引进了中小学研学游乐项目,打造桃小弟文化馆、桃小姐的糖水铺子、桃大叔的探险塔等特色项目,并建立了公共服务中心、未来乡村综合中心、研学中心、产业中心等四大乡村振兴地标建筑,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0万元。
“我们将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路径,吸引要素下乡、人才下乡,促进城乡产业互补、人才互通、生态共享、文化繁荣,让‘幸福班车’更加幸福。”南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一颗甜蜜四季的水蜜桃
“管理整个桃园只需1名工人和1部智能手机,因为桃园安装了多个前端传感器,管理员在手机端就能实时获取环境数据,及时进行管控。”在三星智慧桃园内,徐利军熟练地向大家展示各类科技新农具,“去年,村里引进了早熟新品种‘日川’,不仅风味佳,还能提前至6月份采摘上市,给种植户带来了更为可观的收益。”
来自水蜜桃品控中心的“桃专家”李嘉雄分享了水蜜桃的“甜蜜经”:“我们从农户手中收购水蜜桃后,会根据甜度、分量、色泽等标准,利用智能分拣系统,对每个水蜜桃进行质量检测和分类分级,再进行统一包装、销售。”
在销售端,三星村通过建立“强村公司”,为果农搭建了“农户+家庭农场+电商物流”的销售渠道,并建立可贮藏果品360余吨的冷链基地,在提高田间收购价的同时,将水蜜桃销售半径从苏浙沪拓展至全国。
“水蜜桃集中上市只有短短一两个月,要想一年四季都有‘桃’可卖,就得放大特色,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徐利军说,“我们以‘桃’为IP,开发出桃花酥、蜜桃酒、桃胶等深加工产品,以及水杯、钥匙扣等‘乐淘桃’文创产品,进一步延伸水蜜桃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真正做到了‘一颗水蜜桃,甜了一方百姓,美了一域乡村’。”
一本高效融合的“治理经”
近年来,三星村充分发挥循迹溯源阵地资源优势,深耕“共富101”党建品牌,形成了一系列乡村治理经验,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美的“风景线”。
今年年初,三星村获评省级3A级景区村庄,村里产业不断壮大,大大小小的村级建设工程项目也陆续开展,如何用对、用好村级集体资金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这时,村监察工作联络站发挥了作用。“在我们村,小到一元钱,大到几百万元,凡是需要报销任何一笔费用,发票都必须经由至少4名监督站成员签字同意,并定期接受村民‘检验’,真正实现了‘阳光村务’。”徐利军说,在区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村里建立了“五事五清”工作机制,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今年5月,村里的三星培训中心正式揭牌,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孵化星级教学基地”“提供星级课程服务”“培塑星级人才队伍”三大特色项目,以跨区域合作共建模式,在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文明创建、科创人才等多领域形成多个高质量现场教学点。“我们要努力把培训中心打造成乡村头雁、乡创人才的‘摇篮’。”凤桥镇党委委员胡晓骏介绍,截至目前,三星培训中心已承接培训班50多个,参与学员达2500人次,让基层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走出去”。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