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杨梅续千年农耕文化 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昨日晚上6时20分,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2024农耕探文明》节目,深度探索仙居古杨梅复合种养系统,特别聚焦仙居杨梅的全产业链发展。
通过近30分钟的播出,观众得以全面了解仙居杨梅产业的辉煌成就和深厚底蕴。该节目可在央视网CCTV-1综合频道进行回看。
“梅-茶-鸡-蜂”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
当第一颗杨梅种子,落入浙江东南部这片山水之间时,在季风的呵护和动物的搬运下,这里成为了野生杨梅优渥的生长之地。万年前,生活在此的先民,发现这种长相奇特的果实竟能果腹,从此便与杨梅相依相伴。他们运用朴素的农业智慧,开始了漫长的杨梅驯化之路。
仙居杨梅栽培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在长期的人与自然相处实践中,当地先民发展形成了一种“梅茶鸡蜂”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山地农业模式,杨梅、茶叶、鸡、蜂默契地在山间共融共生、协调发展。
“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是仙居先民千百年的经验创造,去年11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全球第一个杨梅领域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仙居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立法工作;成立大数据中心,构建系统保护生态监测体系,通过数字赋能,对每一棵古杨梅完成了登记造册,为它们“颁发”了数字身份证;编写教材,推进遗产走进校园,引导青少年参与到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保护事业中去,成为名副其实的遗产保护接班人。
截至目前,仙居有现存百年以上古杨梅树13425株,其中五百年以上108株,千年以上28株。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杨梅种质资源库,全县共有杨梅品种19种,其中仙居特有古种11种。
小小杨梅果,串起共富产业链
一颗小小杨梅,续千年农耕文化之传承,也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在纪录片中,央视还特别聚焦独具特色的“杨梅经济”,展示了仙居杨梅的全产业链条。
杨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品牌”“电商”几个关键词。
科技强农为“致富果”增产增效。目前仙居建成杨梅智能大棚1500亩,并创新应用锁真保鲜技术,将杨梅保鲜期由7天延长到30天。当地开发的“亲农在线”应用,为梅农提供线上指导、金融服务、统防统治等系统服务。
区域品牌为“致富果”提升附加值。2022年,仙居着重创新推出了“神仙大农”区域农业公用品牌,与“仙居杨梅”品牌实行母子品牌运营、协同发展。此外,连续举办27届仙居杨梅节,扩大品牌影响力。
电商平台为“致富果”赋能升级。仙居积极发展杨梅直播电商,免费为梅农培训直播营销和电商营销等新技能,拓宽仙居杨梅的销售渠道。
每到6月杨梅季,十万梅农都热火朝天忙活起来,披星戴月摘杨梅,只为将最新鲜的杨梅送至食客餐桌。在仙居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仙居杨梅”成为农业农村部培育的75个精品品牌之一,品牌价值30.07亿,居全国同类水果第一。
今年仙居全县杨梅种植面积达14.7万亩,梅农3.3万户、杨梅合作社450余家,全产业链产值达45亿,带动梅农户均增收3.84万。一条小小杨梅果串起的共富产业链正在逐渐形成。
作为系统展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系列纪录片,《2024农耕探文明》于10月14日晚首播,此前已播出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两部纪录片。
据介绍,该节目以农耕文化为根基,架设起“古今对话”的桥梁。通过纪实性表达,系统展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和创新成果,让农业文化遗产背后的科学技术和农业智慧立体可感,使中国深厚的农耕文明底蕴与今日中国新时代的万千气象相通。
如今,小小杨梅登上央视大舞台,区域品牌形象也将通过媒体平台传播更广、影响更大。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