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地标美物上餐桌,多彩之秋好“丰”景!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记者 姜同天 薛佩雯 苏悦 更新时间:2024-10-12

瓜果飘香粮满仓,在这个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秋天,各类地理标志产品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广袤田野间勾勒出乡村振兴好“丰”景。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超市商场,地理标志用地道风味扮靓秋天,抚慰了食客的舌尖。

东:香传千年 榧富万家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谷来镇等香榧核心产区陆续迎来香榧青果开采,榧农们携竹篓上树采摘,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香榧壳薄仁满、质脆味香,让人食之难忘。近年来,柯桥区政府加倍重视香榧产业发展。2023年,柯桥区香榧产业协会在我局的指导下获准注册‘稽东香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稽东香榧的保护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柯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柯桥区作为会稽山古香榧群核心区之一,现有香榧种植面积5万余亩,其中古榧2.5万余亩,古榧树2.89万株,香榧青果产量常年稳定在800万斤左右,带动近4000户榧农增收致富。

为深挖“稽东香榧”品牌价值,当地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推广香榧品牌文化。例如,联合高校、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香榧假种皮综合利用项目。当地龙头企业将从榧农回收来的香榧青果假种皮进行处理,生产出香榧精油、驱蚊液等大健康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香榧产品附加值。“2023年,稽东镇联合江西中医药大学、绍兴本草古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购假种皮300万斤用于产品开发,助力榧农增收。”上述负责人介绍,通过三产融合、跨界拓展,当地还推出香榧巧克力、香榧月饼、香榧香薰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产品,实现点“绿”成金。

西:红枣畅销 农民喜悦

入秋后,天气转凉,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的灵武长枣种植基地却热火朝天,枣农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作为经过多年自然筛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枣类品种,灵武长枣果皮呈紫红色,肉厚质脆,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还远销海外。2006年,灵武长枣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截至目前,灵武长枣种植面积达6.83万亩,品牌综合价值达19.5亿元。

“现在正是长枣销售旺季,每天都有灵武长枣通过分拣车间筛选后发往全国各地,预计今年灵武长枣总产量将超过2560万公斤。”灵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政府以地理标志工作为抓手,对符合标准的枣农给予补贴,提升枣农种植积极性。为加强灵武长枣的保护工作,保证更多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灵武市人民政府帮助灵武长枣产业在全国建成350多个配货中心和直销窗口,并通过在生产基地兴建分拣车间,将田间地头新鲜采摘的长枣现场打包,装车发往各地,开辟从生产到销售的“直通车”,这既保证了灵武长枣现摘鲜食的口感,又防止侵权假冒产品流入市场,维护了“灵武长枣”地理标志品牌的声誉。

南:柚果金黄 甜蜜来袭

“柚”到金果飘香时,走进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大桥镇长坝村的韶关金喆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金喆园)生态种植基地,一个个套着纸袋的金黄柚子挂满了枝头。“金秋十月,我们的地理标志产品——长坝沙田柚即将甜蜜上市,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有机的柚果产品。”金喆园负责人谢坤佑告诉本报记者,金喆园自2008年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植物造氮、土壤改良、净化水源、绿色除虫、提纯种源等方式构建柚园“生态圈”,促进柚子树的绿色生长,培育出的长坝沙田柚具有香甜可口、清甜无渣、蜜香浓郁的特点。2010年,长坝沙田柚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312月,金喆园的长坝沙田柚产品出口荷兰,敲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

“近年来,韶关市仁化县围绕长坝沙田柚深入开展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大力推进沙田柚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加快打造集绿色生态循环、加工贮藏流通、电商销售、品牌建设及推广、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粤北金柚产业要素集聚区,推动长坝沙田柚成为带动当地富民强县、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果’。”仁化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全县长坝沙田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达2.5万余亩,年产量逾2.8万吨、产值超过5亿元,产量、品质、效益齐头并进。

北:金秋送爽 板栗飘香

秋风送爽,板栗粒粒生香。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栗农忙着采收,客商前来收购,家家户户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片麻岩地质环境适宜板栗生长,板栗栽培历史长达2000多年。立足这一县域特色资源优势,迁西县将地理标志作为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推进质量强县的重要抓手。该县板栗栽植面积达75万亩、5000万株,常年产量超过8万吨。目前,“迁西板栗”品牌价值达34.09亿元。

“迁西板栗软糯甜香。”这是食客对糖炒迁西板栗最直观的评价,但迁西板栗并非只能炒着吃。在唐山尚禾谷板栗发展有限公司展厅,糖炒板栗、冰栗、即食板栗仁、板栗窝头琳琅满目。该公司生产经理张进财介绍,公司为适应各类消费需求,已推出40余种板栗系列产品。

近年来,当地不断优化产业链条,推动“有机基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制定了迁西板栗特色团体标准,进一步健全迁西板栗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用品牌+有机产品品牌”的品牌发展矩阵。今年8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名单上,“迁西板栗”榜上有名。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重点建设“燕山(迁西)板栗产业赋能平台”,打造迁西板栗地理标志文旅基地,推动板栗产业与互联网、生态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从田间到餐桌,从农户到企业,在地理标志的加持下,一批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牌的涌现,正绘就着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本报记者 姜同天 薛佩雯 苏悦 通讯员 金秀峰 姚晓琳 张欣)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