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公用品牌探索之旅(16)▏大洗牌时代到来
导语
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之路蜿蜒曲折。从理论空白的填补,到落地团队的组建,从不被认可,到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之中,探索者的笃定前行,终为中国农业、乡村的品牌化发展引出一条宽阔大道。
本书集结了蒋文龙会长20多年来的见闻和思考,其中不乏极具参考意义的经验总结,透过他平实而洞见的文字,我们将一窥区域公用品牌的过去、现在,以及可以期待的将来。
“一号文件的颁发,让区域公用品牌第一次登堂入室,以鲜明的形象走进农业领域。”
【写进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7 年初,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我们多年倡导、推动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终于引起高层重视,被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部分,文件写道: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农业品牌化早已成共识,但中国的农业品牌化究竟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长期以来并没有专门机构研究,更没有定论。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创造、构建各种平台,不遗余力推动“母子品牌”组合的路径,客观上也影响了一大批人,但在全国层面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应该说还未能达到。一些社会咨询机构因为一直以来服务农业企业品牌,而对区域公用品牌十分抵触。为了突出自己的权威地位,信誓旦旦,试图将这一新事物打入“另类”,这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社会的视听。
一号文件的颁发,让区域公用品牌第一次登堂入室,以鲜明的形象走进农业领域。大家开始认识到,品牌之于中国农业固然十分重要,但只有区域公用品牌才是地方政府发展产业的最佳抓手。中国农业的发展终于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赛道,大洗牌开始到来。
大洗牌时代到来
在整个中国农业发展的格局之中,本地农业产业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如何扬长避短确保红旗不倒,或者出奇制胜、弯道超车?作为 “父母官”,无论从政绩角度还是农民增收角度,都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综观省级层面,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说到哪里,应该说,早已有明确指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浙江主攻生态高效农业;上海致力现代农业样板区、示范区;河南承担粮食生产;山东聚焦农产品加工;贵州着力山地农业……
总书记的耳提面命,大大强化了省域农业定位,让许多地方学会了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思路。而 2017 年一号文件的出台,又大大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让大家懂得了如何通过品牌创建将定位进行落地。省级、市级、县级政府纷纷将目光聚焦到了区域公用品牌。
如果稍加注意,人们就能发现,品牌组合拳、品牌名录、整体品牌形象、核心价值、品牌代言……这些平时陌生而又拗口,与农业生产似乎八竿子打不着的词汇,陆续进入农业干部的工作日志。
是啊,经过近 30年的发展,中国农业的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人们不仅不必为了农产品的短缺担忧,反而陷入了另一个怪圈,人们不得不为了农产品营销殚精竭虑。
大流通、 大市场是品牌的竞技场、绞肉机,适者前景广阔,不适者退出舞台。图为芒种团队为山东、贵州、河南、山西等地打造的苹果品牌
在种植业,各地的大米、马铃薯、苹果、茶叶、玉米纷纷谋求崭露头角;中国的养殖业,牛、羊、猪都在抢跑。毕竟,全国性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初定之后,区域品牌的崛起,让每一个地方都有机会出圈,都有在新赛道上弯道超车的可能。
2017 年后,农业部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上明显加大了力度,推出了各种论坛、大会、评选、代言,还有品牌目录等。这些活动的科学性、严谨性、持续性尽管有待提高,但无论如何,在营造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氛围,推进品牌化前行问题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而品牌建设的专业性日渐显示出重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