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理论前沿

蒋文龙 /《乡村寻根》序

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4-11-13

导语

《乡村寻根:浙江乡村品牌案例精选》由蒋文龙会长主编,李骏、庄庆超副主编。本书从永安村、东坪村、径山茶、白杨村等十个鲜活案例出发,展现了浙江乡村依托各自产业、文脉等资源,进行品牌化建设的历程和成果,探讨了浙江乡村品牌化发展的路径。同时,书中对十大案例深度剖析,指出了乡村品牌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强调加强品牌定位、深入文化挖掘与活化、进行系统规划等方面的重要性,为乡村品牌建设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助力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共同富裕。

 

蒋文龙序

打通乡村品牌的“任督二脉”

 

1.jpg 

径山村 图片来源:“天下径山”

应该说,乡村品牌是个新概念、新话题。去年,我们在全国第一次制订发布了“品牌乡村评价团体标准”;今年,又推出了“浙江十大乡村品牌推选”活动。

说到乡村应该打造品牌,大家一定不反对。因为品牌不仅是乡村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更是消费者认识乡村的工具和桥梁。因此,在2021年省未来乡村建设研讨会上,本人旗帜鲜明地提出:没有品牌的乡村就没有未来。

那么,究竟什么是乡村品牌?在我看来,乡村品牌是以乡村整体的物理空间为载体,以乡村工艺、民俗、节庆、自然资源、产业资源等为内容,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乡村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为目标的品牌。

但概念永远无懈可击,却也让人雾里看花。说白了,我们到底要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发展理念;要用乡村品牌去引导、去解决哪些根本性的问题;或者说,通过乡村品牌的推广,要把我们的乡村带向何方?

因此,这是一个异常严肃的大是大非问题。

分析推理论证的方法自然又多种。我想从乡村品牌的任督二脉说起。

人身上有任督二脉,只要打通这两条经脉,就能强筋壮骨、延年益寿,进入另一个境界。在乡村品牌中,也有任督二脉,一个是产业,就像是任脉;一个是文脉,犹如督脉。事实上,对广大的乡村而言,最重要的品牌元素有两大类,这就是产业和文脉。因此,我们只要将产业和文脉打通,形成浑然一体的融合,乡村品牌就拥有了崭新的生命。

要打通产业这条任脉,首先要做到“主题化”、“特色化”,这并非因为产业兴旺排在“五大振兴”之首,而是因为产业与品牌之间,确确实实存在着深层链接。消费者对品牌的最直接、最生动、最形象的认知,不是通过LOGO,也不是通过媒体传播达到的,而是通过对产业、产品的最初认知形成的。因为产业是可触摸、可成长的,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永不间断的;产业的背后是主体、是人、是故事、是文化,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常常把乡村发展等同于乡村旅游,把村庄经营看做是搞活动引流。实际上,那些没有产业依托的品牌,无论活动如何热闹,引流如何明显,最终因为缺乏产业的支撑,都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很快将成为过眼烟云。

象余杭永安村的水稻、余杭径山村的茶叶、衢江东坪村的柿子,我们一眼看过去就能判断,这个村的主导产业是什么?用不着焦虑,抓住这个产业一定没有问题。但问题是,浙江农业的特点是“多、小、散”,看得人眼花缭乱,那么,我们究竟应该聚焦哪个产业?这里面到底有没有衡量的标准?

 

2.jpg 

东坪村晒柿饼景象

第一,要抓传统农业产业。所有的一村一品、地标认证、农业特色强镇、现代农业园区,都提示我们,这是不可多得的品牌生命形成的温床。

第二,要抓民间工艺。种种养养固然是产业,民间工艺也是产业,例如书画、竹编、根雕、绣花、蜡染、舞龙舞狮等。只要集聚,就能形成特色产业。

 

3.jpg 

余东村的农民画特色 图片来源“浙江文艺”

第三,要抓休闲观光农业。体验是品牌认知的基础,象采摘,象烧烤,象露营。特别是与动物养殖有关的产业,最能达成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面对“多、小、散”的产业现状,我们要必须找到联结的规律:比如周边几个村,有种茭白,有种茨菇,有种菱角的,都属于水生蔬菜,我们就可以提取出“益生元加油站”的核心价值;必须具有一双慧眼,能够发掘其内涵:如临安有个山村叫相见村,村里有很多山茱萸,没人把它当回事。事实上,山茱萸的文化属性跟“相见村”是天然绝配。只要围绕山茱萸做活动,品牌就能够快速崛起。

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乡村旅游观:尽管有的地方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但我们还得再多根弦,要想办法让流量赋能农业产业发展。我们应该明白,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将城市消费者吸引到乡村,而是要借此将农产品卖出去,让农业产业兴旺起来。实际上,也只有在产业发展中,乡村旅游才能更好地协同老百姓,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这方面,安吉白杨村、吴兴妙山村的做法就很值得推崇。

中国的乡村从来不缺特色,缺的只是发现特色的眼光。

这方面,台湾休闲观光农场可圈可点,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好就好在每个农场都是主题化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青蛙王国、飞牛牧场、蜜蜂乐园、蝴蝶谷,即使毫不起眼的“二师兄”,也能通过主题化,将其做得风生水起。

 

4.jpg 

台湾省桃米生态村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在乡村品牌创建过程中,只有将品牌与产业进行深度绑定,将品牌植入主题化的产业温床,品牌才有健全发育的可能。

这就是我们说的任脉。任脉在人体中主血。大家可以想象下,假如没有血,这个品牌还能活吗?还能火吗?恐怕连小命都保不住了啊!

接下来讲督脉。也就是具有历史传承的文脉。督脉主的是气。

我们知道,在产业高度同质化,无法与其他乡村形成认知区隔时,我们就应该瞄准文化下功夫、做文章。通过挖掘文脉,赋予品牌以气韵。让品牌显得气质高雅、气度不凡、气象万千,为我们的产品带来溢价。

正因为大家懂得文脉与品牌之间的这个关系,所以都十分重视文脉挖掘。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注入了大量精力,得到的往往只是文化的躯壳,我们只是在为了挖掘而挖掘。挖掘文化似乎是为了“炫耀”,村里曾经“阔过”。甚至我们常常把好不容易梳理、挖掘出来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民俗工艺,锁进另一个更加坚固的,门可罗雀的展馆。我们并不知道文脉可以如何发挥作用。

因此,如何活化文脉,让文脉从历史故事里走出来,在非遗中复活过来,与产业发展相贯通,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我以为有三个环节可以活化:

第一,可以将文脉应用到符号设计中。好的品牌形象设计,内里其实都是文脉的表达。

第二,可以将文脉植入到产品设计中。具有文创化概念。

第三,可以将文脉展现在品牌推广中。进行场景化设计。

最值得赞许的做法是,通过文化的树立和挖掘,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甚至形成“一村一品”:

上虞太平山村,一个交通极其闭塞的小山村,因为有着道家文化、隐士文化,进而将野生中药材“黄精”进行人工种植,最终形成“仙养太平”乡村品牌;越城坝头山因为是陆游祖居地,加上陆游又爱喝酒,就种植高粱,烧制高粱酒,最终形成“陆游的乡村世界”品牌。

 

5.jpg 

上虞太平山村 图片来源“绍兴文旅发布”

当然,这里的产业并非单指农业。洞头半屏岛发展乡村旅游;遂昌湖山村推出“天工之城.数字绿谷”;桐乡洲泉五村通过组团,发展水乡渔业、智慧牧业以及种植业自然也是产业。

这里的关键,我引进另一个概念进行解读,这就是道与器:文脉是道,是一种价值观,是抽象的、形而上的,属于精神层面;产业是器,是具象的,是载体,是形而下的,存在于现实世界。当文脉之道与产业之器相融,文脉与产业就浑然一体,品牌生命就将得以怒放。

从任督二脉角度看,就是对十二正经脉起着主导作用,当十二正经脉气血充盈,就会流溢于任督二脉。因此我们说:任督一通,百脉皆通。

这时,一个强大的品牌IP就诞生了。这样的一个IP,你要让它不火都难。因为它拥有无穷向上的力量,拥有无限生长的可能。

它有血有肉,要产业有产业,要文脉有文脉。关键是产业和文脉不再是割裂的,相互独立的存在,而是相互融合,形成了贯通之气。你可以通过文脉讲故事,通过讲故事提升产品溢价,通过溢价反向倒逼产业发展。

这时,只要你紧紧抓住这个IP不放,一切的活动、一切的传播、一切的规划设计、一切的招商,都围绕这个IP展开,就都有了灵魂,有了方向和目标。就可以通过打造品牌,把乡村发展这篇文章做得行云流水。

许多人曾经疑问:为什么有的品牌怎么宣传、怎么砸钱,也不死不活,难见起色;而有的品牌一出生,就有如神助,不飞吹灰之力,就大红大紫?这里面的规律究竟何在?

我想,答案已经再清楚不过。这就是要把产业和文脉打通,让品牌的气血通畅,找到永不枯竭的生命原力。

本书呈现的十大乡村品牌,正是这一理论的印证。而这,也正是我们想要大力倡导的乡村品牌方法论。  

 

蒋文龙

 

修改于20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