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理论前沿

区域公用品牌探索之旅(56)▏品牌改变了什么

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4-10-17

微信图片_20241017151414.png

导语

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之路蜿蜒曲折。从理论空白的填补,到落地团队的组建,从不被认可,到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之中,探索者的笃定前行,终为中国农业、乡村的品牌化发展引出一条宽阔大道。

本书集结了蒋文龙会长20多年来的见闻和思考,其中不乏极具参考意义的经验总结,透过他平实而洞见的文字,我们将一窥区域公用品牌的过去、现在,以及可以期待的将来。

“尽管在“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浙江一直在强调避免千村一面,强调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差异,强调要进行历史文化的保护;尽管在乡村建设规划中,有的会涉及品牌,如设计村庄 Logo 甚至创意传播口号,但将乡村作为一个品牌进行系统,深入、独立研究实践的,仍然是处于蛮荒状态。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日趋完善,品牌化经营成为呼之欲出的一个新的重大的命题。”

 

微信图片_20241017151420.png

 

品牌改变了什么

 

首先,是乡村发展模式的改变:

千百年来,乡村资源分散,无法形成链接,难以对接社会资本。但今天,乡村以品牌聚集了资源、盘活了资源,释放了资源。如果说村集体是有形的组织,那么,品牌则是一只无形的魔术之手。

在传统的认知中,乡村一直作为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场域而存在。乡村的发展依靠的只是出卖劳动力和廉价的农产品。今天,依靠着独特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乡村可以通过品牌资产的经营,赢得新的未来。在这里,品牌可以聚合乡村大量零散的资源,可以赋予乡村发展新的活力,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将资源转化为经济。这是亘古未有的一种发展方式,是一种资源利用,价值提升,产业升级,人才、资本导入的有效方式。

 

1.png 

“永安稻香小镇”开镰节期间的“长桌宴”,每到周末都要翻台。

其次,是乡村建设流程的改变:

原来,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往往由政府主导,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并非市场经营的需要来实施工程项目。政府(包括县乡村)的诉求和市场的诉求的诉求往往出现脱节的现象。

相反,从品牌规划开始,从市场经营出发,实际上就是尊重市场规律,以系统化的思维谋划乡村的可持续经营。品牌规划与建设规划的不同在于,品牌规划需要在分析市场趋势、把握消费规律的情况下,实现品牌的定位。由此出发的业态策划也就比较明确到位,招商的成功概率也就大大提高。

品牌前置、经营前置带来的巨大变化是 : 杜绝盲目性,减少浪费,让乡村建设目标更明确,招商运营更精准。

 

2.png 

传统的农田里,引进了年轻、时尚的元素。

图为“永安稻香小镇”开镰节期间,策划举办的有关活动。

第三,是乡村形象的改变:

当前的美丽乡村,虽然基础设施齐全,环境卫生洁净,但毋庸置疑的是,大多数乡村缺乏个性和差异。乡村的品牌化,实际上就是个性特征恢复和挖掘,是乡村历史文化梳理和注入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让乡村凸显出差异性,而且与消费市场产生对话,给了消费者“消费的理由”。

众所周知,当今消费是品牌消费时代。尤其是年轻群体,每天处在品牌包围之中,而乡村品牌化,给他们创造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消费场景,消除了他们对乡村的陌生感、距离感。 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之为“乡村的内容,城市的表达”。

第四,政府诉求与市场行为形成了合力:

近些年,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有着巨额投入,一个村动辄几千万,上亿的也不是个别。但政府的投入是一种行政行为,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因此,如何让乡村从“输血”走向“造血”,让政府的“行政行为”转换为“市场行为”,是必须面对的课题。

以前,热热闹闹的“开镰节”之后,往往意味着政府大功告成,偃旗息鼓。留下的,是大堆的设施,无法利用。“美丽乡村”无法变成“美丽经济”。但品牌化行为,构建起了政府投入与乡村经营之间的一种良性衔接,让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一种可能。